1911年辛亥革命後,清帝遜位,部分晚清翰林學士,包括賴際熙、區大典等遺老避居香江。1927年,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成立,賴際熙、區大典受聘教授史學和經學。
避居香江 聚書講學
人稱「賴太史」的賴際熙,與愛護國粹人士倡議保存發揚中華傳統文化,聚書講學,1920年先租下港島中環半山堅道27號地下設壇講國學,每周兩次;及至1923年,賴太史見報名者踴躍,乃建議成立「學海書樓」,得到殷商名流踴躍捐資,購下般含道20號作為藏書和講學之所。
1963年,學海書樓般含道樓址需拆建,書樓把全部藏書寄存於中區大會堂圖書館,至2001年,3萬多冊藏書再遷移至香港中央圖書館繼續供讀者在館內閱讀,令一個世紀以來在香港的國學香火得以延續。
後人翻譯 推廣國學
賴太史兒子恬昌克紹箕裘,國學根底深厚,又於港大攻讀英文系,中英兼擅,後放洋深造成人教育,60年代受聘中文大學主理中大校外課程部,課程種類琳琅滿目,吸引數以萬計成年人修讀。賴太史有份創建港大中文學院,兒子則領導中大校外進修部,是緣分也是巧合。
更有意思的是,賴太史創立學海書樓定期講授國學,傳揚中華文化;賴恬昌則在公餘時間專注翻譯作品,以深入淺出筆法向外國人介紹中華文化精萃。賴恬昌曾經指出,70年代外國人要了解中國文化,很難找到適合的書籍。有見及此,他便着手翻譯介紹中國文化、藝術。
書法功力 得自四家
他先後以T. C. Lai的名字出版了40多部英文著作,包括詩詞、成語、書法、繪畫、印璽、對聯、習俗、飲食、風物、音樂、戲劇等等,T. C. Lai(賴恬昌英文姓名)在西方社會享負盛名,華人社會不少讀者也拿他的著作來學習英文。
賴恬昌幼承庭訓,自幼喜愛書畫,及長成為書法名家,王無邪評論其書法功力得自「王、褚、蘇、米」四家。
2005年香港翻譯學會成立35周年,身為學會創始人的賴恬昌捐出作品為學會籌集經費。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