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也談入廚之樂

美食家朱振藩先生認為要達到「懂吃」境界。必須具備3個條件──「愛吃、能吃、敢吃」。對食物又愛又饞,才算愛吃。有的人對食物之要求不高,只求果腹,或者心思雜亂,食而不知其味,如此狀態可歸類為人生一大遺憾。

家裏人少,除非有客人來,要不然我很少入廚。上星期前輩一家6人到訪,我也得以再次掌勺,做起大廚,大家談談笑笑,賓主盡歡,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周末。

說到吃,台灣美食家朱振藩先生的看法很有意思。他認為要達到「懂吃」這一最高境界。必須具備3個條件──「愛吃、能吃、敢吃」

「愛吃」是首要條件,對食物又愛又饞,才能算得上「愛吃」。有的人對食物之要求不高,只求果腹,或者心不在焉,視而不見,食而不知其味,如此狀態只能說天生少了嗜吃的基因,可以歸類為人生一大遺憾。

然後是「能吃」,這就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脾胃可以消化食物和化生水谷,如果功能不佳,則會導致食慾一般或腸胃敏感,口腹享受未免大打折扣,這都是邁向「懂吃」境界的大障礙。梁實秋先生曾用「饞」字來代表中國人之好吃特性,且認為「饞」即代表身體健康,生命力強。如此論述相當傳神,也符合醫學原理。

梁實秋的《雅舍》。
梁實秋的《雅舍》。

最後是很值得商酌的「敢吃」。「敢吃」意味着將少見的食物放上飯桌,送入口中,例如那些千奇百怪的野味。如此一不環保,二來容易散播疾病,三來這類罕見物之味道並不比常見食材為佳。故此「敢吃」觀念也需與時並進,換成「會煮」該更為適合。

是的,作為一位美食家,如果只是「天橋的把式──只說不練」,倒也有些遺憾。就好像京劇票友,怎麼也要能夠唱上幾段,才算及格。況且,既已具備了「愛吃」和「能吃」兩大基礎,那麽離「會煮」已經不遠,算是成功了一半。

這裏可要小心,兩者之間並不是必然關聯,「愛吃」和「能吃」只是好廚藝的必需元素,並非充分條件。有的人既愛吃又能吃,但是煮出來的東西強差人意,客人臉上堆歡,心中嘀咕,下箸也是猶豫,心水清者,應該已有先見之明。如果還是自我感覺良好的話,且看看飯桌上所剩菜餚之多少,已知究竟。

做菜如做人,有了自知之明,予以改善,才能不斷進步。

當然,除了這3樣外,環境和對象也相當重要,尤其是後者。如果能有共同話題,波段接近,加上恰到好處的點睛評述,實在是人生一大樂趣。

可惜這類組合並不多,要看緣分。

自己的「愛吃」、「能吃」和「會煮」

作了以上鋪陳,倒可說說自己的情況了。首先我肯定是「愛吃」,乃標準老饕,品嘗美食乃神聖無比,感恩幸福之事。所謂美食,簡單如一碗九龍城添財記的沙爹牛肉麵,也令我吃的津津有味,相當滿足。如此一天之内就有3次美好體驗,何等幸福,煩憂頓消。

此外就是「能吃」。我的脾胃功能相當好,消化力強,往往別人在捧腹停箸之際,我仍意猶未足,繼續努力。我小病極少,大/中病仍與我無緣,少了納稅者享用公共醫療之福利,也算稍微盡了公民責任,減少政府負擔,想來也與脾胃功能強健有關。

此外,中醫認為肝木克脾土,人在情緒不穩或憂慮之際,往往卻乏胃口。但這一點在我這個現實主義者身上丁點不奏效,再大的事情和煩惱,我也覺得填飽肚子最為重要,且與現實毫無衝突。如此思路,倒令我想起了意大利電影《單車失竊記》中,男主角即使賴以生計的單車被偷,仍不忘掏出餘錢,飽餐一頓的樂天態度。

意大利電影《單車失竊記》。
意大利電影《單車失竊記》。

說起來,吃可是人生中相當重要之事,禪宗有個公案,說透了吃的哲學,很值得參考。

有人問大珠慧海禪師是怎麼用功的,他答道:「飢來吃飯困來眠。」對方說:「大家都是這樣的啊!那他們都跟你一樣用功嗎?」大珠禪師說:「不同。他們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

如此公案,流傳千古,明代大儒王陽明還因此作了首禪詩──「飢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人生苦惱,說來說去,還是來自「百種需索,千般計較」,總是留戀於過往,汲汲於將來,卻忘了真實不虛的現在。吾乃凡人,無法脫俗,但專注於當下,好好吃飯,好好享受,在口腹快感之之際,似乎也能夠時而看到拈花微笑的妙境。

明心見性,拈花微笑。
明心見性,拈花微笑。

入廚三心法

既然「愛吃」和「能吃」美好結合,那就萬事具備,只欠操作。在廚藝操作上,我也有10年業餘經驗,雖入廚不多,但也還是有些天分,上得了飯桌。對我來說,烹煮技巧固然重要,但入廚態度更是要緊,我歸納了3大心法,與君分享。

第一是感恩,對天賜萬物之敬意。故此我很喜歡逛菜市場,尤其是不同地方的菜市場,看着琳琅滿目的食物,滿心歡喜,倍感讚嘆。

香港的街市。(Shutterstock)
香港的街市。(Shutterstock)

猶記得某内地知識分子回憶80年代往美國進修,首次踏出國門,第一次來到美國的超級市場,看到琳琅滿目的食材,相當震撼,淚盈滿眶。現在已是21世紀,但我仍有如此感恩狀態,原因不是窮困後的對比,而是來於對食材的尊重和珍愛。

第二是專注。做菜既需體力,也需要敏捷性,一不留神將食鹽當成白糖,那可就前功盡棄。故此烹調之時,需要專注和投入,「用志不分,乃凝於神」,頗有莊子筆下「痀僂承蜩」之狀態。

莊子之「佝僂丈人粘蟬」。
莊子之「佝僂丈人粘蟬」。

第三是組織。這一點在客人多的時候,相當重要。由於食物眾多,如何安排時間,上菜次序,乃頭等大事。安排得妥當,則事半功倍,一氣呵成,猶如一首美妙的交響曲,要不然很容易顧此失彼,手忙腳亂,弄不好還會容易受傷。

所以合格的廚師在工作時,必然是心無旁騖,故此也忘了飢餓。這就是去除小我,完成大我的投入感。只要客人吃得愉快,那就是對廚師最大的回報。

專注的廚師。
專注的廚師。

下文將談及幾個我所喜歡的菜式,以及一些文化隨想。

入廚之樂 2-1

延伸閱讀:〈入廚之樂與文化視野〉(入廚之樂 2-2,8月6日刊)

施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