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是人生中,幸福中的福氣。道家行「性命雙修」、「清靜無為」、「清心寡慾」、「修身養性」等修練法術,其主要宗旨,不外益壽延年。
道家是崇尚自然的,這也就形成了尊重和珍重客觀現實的理念。因而,道家所倡導的養生學(食養、食療、氣功、房中、劍術、丹藥、堪輿等法),在生活實踐中,產生了實際生活的意義與作用。
如漢代巴東人涉正,其向道門弟子所傳授的是吐納行氣、節制房事、服用丹藥等修身養性之道。因而,漢代金堂山龍橋峰修練的紫陽真君李八百(相傳他日行八百里而得名),稱涉正為400歲兒。
先天與後天之養
西漢孔安國,漢代古文尚書學派始創人,官至諫大夫,臨淮太守。後隱居潛山,收徒數百人隨他學道。其習練氣功,服食松丹,節制房事,傳授服餌方法,教授養生之道。門徒崔仲卿者,84歲開始學道,時過33年,鬢髮烏黑,口齒完好,肌體健壯。相傳孔安國歲至300歲,面色顏如童子。
故,善於養生者,「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精於養生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景岳全書·先天後天論》云:「先天之強者不可恃,恃則並失其強矣;後天之弱者常知慎,慎則人能蒙天矣。所謂慎者,慎情志可以保心神,慎寒暑可以保肺氣,慎酒色可以保肝腎,慎勞倦飲食可以保脾胃。」凡明知其理,悟知其道,善知其用者,自然可受其益。
精氣神的旺盛
而,養生之道,道在健康定。人之健康,一求精氣旺盛,腎臟精,「腎為先天之本」。滋補腎陽,強化腎精,乃健康之本。
湯方一:鹿茸(切片)、補骨脂、山茱萸,煎湯,早、晚各服一湯匙。
功用:生精補髓,扶陽固陽,暖丹田,通命門,興陽道,安五臟等。一求氣血旺盛。「肺朝百脈」,肺臟吸入清氣,呼出濁氣,清濁之氣體交換,促進血脈之運行,營養生機。心肺密切相關,形成氣血之健康之源。
湯方二:人參(切片),黨參、五味子、山藥、熟地、楮實子、桑椹、麥門冬、玉竹,煎湯,早、晚各服一湯匙。
功用:補五臟、通血脈、益肺氣、補元氣、益氣力、補血氣、生精血、清心肺、補虛損等。一求神氣旺盛。中華醫學為,「得神則昌,失神則亡」。而,心藏臟神,腎藏志,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所謂「神臟」者乃是。提神安志,養神益精,保神益壽,守神強體,則養生之大道。
湯方三:琥珀、酸棗仁、柏子仁、靈芝、遠志、合歡皮、茯苓等,煎湯,早、晚各服一湯匙。
功用:安五臟,定魂魄,益氣血,保心神,益精氣,利九竅,和心志,調臟氣。
道家養生之道,基於養精,本於養氣,源於養神。精氣神相生相依,人則旺盛生機,康健體魄。道家所謂「性命雙修」,則是精氣神修養的真諦。求延年益壽,求心性修養,使人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達到至高境界,則產生靜、定、忘、慧的修行意旨。故,道家行「命功」之修與「性功」之修,成為整個人生的修養方法。
形神合一的重要
人乃是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的有機整體,所謂形神合一則是。人的氣息、血脈、精神、形體,構成了人的生埋表現和生理功能。所以,《太平經聖君秘旨》云:「欲壽者當守氣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為一,久即彬彬自見,身中形漸輕,精益明,光益精。」
總之,行氣、調氣、理氣、養氣,以求肺臟機能與功能之增強。行血、活血、補血、養血,以求心臟機能與功能之加強。二者順暢、通達,節奏有序,和諧協調,「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的功能作用,則可見之於養生效益。精氣神化為物質力量與精神作用的效能,則可見之於健康體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