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加快了金融服務業創新和數碼化的速度,企業藉着區塊鏈技術和金融科技提高企業成本效益和服務素質。 隨着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推進,ESG(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投資引起了廣泛的興趣。 香港恒生大學周四(7月28日)舉辦Fintech X ESG Symposium研討會,邀請銀行界、金融界和投資業界人士,就金融科技和ESG之間的聯繫交換意見。
鄭慕智:成立ESG研究中心 冀成先驅
恒大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致辭時表示,恒大一直致力在優質教學,以及可持續研究方面追求卓越,實踐改善社會的承諾,因此根據聯合國17項青年可持續發展目標,2018年成立了青年可持續發展領袖研習所,以便校內師生跟社會各界共同探討各項可持續發展的課題。
鄭慕智指出,恒大成立ESG研究中心,旨在建立一個大學級、集中的ESG研究基礎設施,目的是成為ESG研究的先驅,從金融、會計、市場學、通訊傳媒4個領域研究,全方位體現ESG的價值。
鄭子云教授:虛擬銀行發展有前景
恒生大學何善衡博士銀行及金融學教授、ESG研究中心主任鄭子云教授在致辭時,表示ESG研究中心的成立,是為了促進學術研究、進行知識轉移,以及向社會推廣 ESG 和業務可持續性。
為了說明ESG研究中心的工作性質,鄭子云教授引用〈金融科技滲透率調查〉(Fintech Penetration Survey),從5個方面共21條問題,比較在新冠疫情下,銀行客戶如何看待實體銀行、網上銀行、虛擬銀行和網上投資平台提供給客戶的金融服務。
調查發現,網上投資平台在各方面的得分最高,實體銀行的溝通效率(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稍勝虛擬銀行,但虛擬銀行在勝任能力(competence)、兌現承諾(commitment)和信任度(trust)卻勝過傳統銀行。
總的來說,調查發現,疫情下實體銀行服務時間縮短,客戶選擇網上金融服務代替傳統銀行服務,是預料之中。
何順文校長:須平衡不同持份者利益
恒大校長何順文教授在致辭中表示,ESG近年蔚為風潮,但不同企業的披露的ESG成效十分參差,故必須教育市場,着眼長遠、穩定的增長與價值,以平衡不同持份者的利益。
他指出,香港恒生大學自成立以來,在辦學、研究上十分重視可持續發展、商業道德及持份者的利益。大學將ESG列為重點教學範疇之一,在得到政府資金贊助下,成立了ESG研究中心,藉此配合大學的教學理念。
姚嘉仁:港交所成立新興業務發展部
除了恒大管理層致辭,港交所聯席營運總監及市場聯席主管姚嘉仁亦分別致辭和參與討論環節。
姚嘉仁在致辭時表示,港交所成立新興業務發展部,旨在為香港交易所創造和開發新的業務機會,包括在數據、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 (ESG)、碳交易和數碼資產方面的新興業務機會。尤其是國家致力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遠景,香港力爭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目標,綠色經濟藍圖將受到各界關注。
研討會上亦安排恒生銀行捐贈獎學金儀式,同時安排儀式,宣布恒生大學ESG研究中心成立。
參與研討會討論環節的嘉賓,包括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中文大學商學院陳家樂教授、理工大學會計和金融學院實務教授Jack Poon,以及來自恒生銀行、高盛、香港特許金融分析師學會等機構多名代表,現場氣氛熱烈。投資公司Brickfield董事Ronald Li表示,研討會是了解恒生大學和業界對於金融科技和ESG發展策略的好機會。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