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文:禪讓政制三代而止
但禪讓政治的理念,仍是我們一份非常珍貴的人文遺產。漢儒整理的《禮記‧禮運》有扼要的敘述: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北京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影印本頁1414
歷代經學家都認為這裏所描述的「大同」景象,就是五帝時代堯、舜、禹通過禪讓政制創建的理想社會,或此一政制理念所寄託的社會藍圖。按《禮記》紀錄,這段話是孔子說的。但即使是漢儒假託孔子所說,也是2,000多年前一些中國智者的思維。其中有許多西方要到近代才提倡和追求的理念:如平等(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協商、協議、和諧(講信修睦)、博愛(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人權、人道(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男有分,女有歸)、關照弱勢社群(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反對資源和人力的浪費(貨,惡其棄於地;力,惡其不出於身)、資源、能量力的適當分配(不必藏於己,不必為己)、建立和諧社會(謀閉不興,盜竊亂賊不作)等等,這些理念,人類到今天還在爭取實現。
如何實現?禪讓政治提出的辦法是「選賢與能」。因為所有的政治目標或理想,都要通過人的實踐才能達到。宗族社會「傳嗣」的辦法不能保證選出「賢能」——既有賢德又有才能——的執政者,所以堯提出了「傳賢不傳嗣」的禪讓政制。優良的政治固存乎其人,而優秀政治家的選拔,則存乎其制。簡單的傳宗接代,只是靠運氣;光憑某些人的主觀選擇,也會出錯。禪讓政制建立了非常嚴格有效的考核程序:
(一)私德考核:從個人操守到與家庭、家族、鄰里、朋友的相處;
(二)政德與德政的考核:從行政能力、公權力運用,內政、外交的處理,到知人善任,納諫防奸的表現;從短期具體的政策、方針的實施,到長遠、宏觀政治理念的理解、堅持、建構與發展;
(三)民意考核:諸侯、士大夫到老百姓的觀感。
這些考核,都是長期考核,因為候選人或候任者將接受一個終身職位,不能只看他一時一刻的作為。還有就是:這是一種德、政同步的考核。不但要看他辦事的能力,還要看他辦事的態度和操守。皋陶提出的為政「九德」,禪讓政制的領導人必須「九德咸事」。還有:他的考核者,首先是懷抱禪讓政治理念、具有豐富的政治實踐經驗和能力的現任領導人;然後是和候選人有相近資歷的同僚;最後是四方諸侯所代表或反映的民意。這是兼顧到專業運作和實際成效的雙重考核,經得起這樣考核挑出來的繼承人,應該有相當保證。
(封面圖片: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