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演唱會的捆綁銷售

Mirror開演唱會,七成門票屬內部認購。從經濟學角度看,可能只是捆綁銷售的一個變奏。讓贊助商優先獲得門票,亦可能是主辦單位透過演唱會,賺取巨額贊助費這種另類收入的一個方法。

先旨聲明,我不是「鏡粉」,主辦單位怎樣賣(或派)Mirror演唱會飛,基本上都不會對我有任何影響。對我這位「非鏡粉」來說,Mirror演唱會有關的新聞可能比演唱會本身更好看。

內部門票高達七成惹議

在官方宣布,於8月5及6日加開2場「MIRO」專場,而康文署更宣布主動與主辦機構商討,並表示12場門票將以實名制發售。為求杜絕炒風後,不少人發現原來這次演唱會內部門票竟佔高達七成,而這類門票當然不受實名制限制,這當然令這些門票變得更「矜貴」。

擁有大量粉絲的IG帳戶”Mirror Style HK”(IG@mirrorstylehk)之後就在Story貼上公售座位表,大罵官方「假仁假義」:「賺完幾千萬嘅FC放5000張飛都算,一邊搞實名制,話聽到粉絲聲音,轉過頭抽起晒啲飛wow真係皇恩浩蕩。個show都做好啲啦好心,肉X酸唉。公售祝大家好運啦。唔知MIRO特別場嘅『部分飛』又會係佔幾多同埋去咗邊度呢?(Btw聽講字母行每場得十幾張haha)」。

另類收入無不可

從經濟學角度看,七成內部認購的措拖可能只是「買豬頭搭豬骨」、捆綁銷售的一個變奏吧。正如20年前盜版令歌手們唱片收入大減,令他們漸漸不介意免費放歌上網,然後大開演唱會增加另類收入;現在Mirror開演唱會透過內部認購,讓贊助商優先獲得門票,亦可能是主辦單位透過演唱會賺取巨額贊助費這種另類收入的一個方法。

朋友劉嘉鴻在他的Facebook就分析,「已經有業內人士指出,紅館場租會收返20%門票收益,所以為咗壓低場租,只會發售最低要求三成,票價亦唔介意set低啲,當係益街坊沽名釣譽下咁樣……咁贊助商亦都唔係開善堂,俾咗錢收啲飛,梗係用嚟益啲大客,又或者用嚟賺返個贊助費啦。好喇呢啲贊助飛如果流入啲大客到人哋唔鍾意睇,用個市價黃牛賣出去益啲fans又有咩問題先?買賣雙方你情我願各取所需,簡直係人間美事,有何過錯呢?」

在商言商,利用演唱會的人氣替贊助商「賣廣告」並無不妥。樂觀一點看,在一票難求的情況下,黃牛黨的出現,起碼可以令門票最終仍可以落入忠實「鏡粉」手上吧。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梁天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