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歐美學者榮獲2022年邵逸夫獎 表揚天文學醫學數學成就

邵逸夫獎基金會於5月24日(周二)公布第19屆邵逸夫獎得獎者。今屆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數學科學3個獎項分別平均頒予兩位科學家,合共6位科學家獲頒獎項,他們分別來自瑞典、愛爾蘭、美國及英國。

邵逸夫獎基金會於5月24日(周二)公布第19屆邵逸夫獎得獎者。今屆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數學科學3個獎項分別平均頒予兩位科學家,合共6位科學家獲頒獎項,每個獎項包括證書、金牌及120萬美元獎金,頒獎典禮將於下半年舉行。

邵逸夫獎理事會主席楊綱凱教授表示,邵逸夫獎為國際性獎項,表彰在學術及科學研究或應用上獲得突破性的成果,以及該成果對人類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的科學家,原則是不論得獎者的種族、國籍、性別和宗教信仰。

開啟精確測量時代  歐洲學者獲天文獎

天文學獎得主包括:瑞典隆德大學天文學及理論物理系隆德天文台榮休教授萊納特·林德格倫(Lennart Lindegren)、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學院物理學院客座教授邁克爾·佩里曼(Michael Perryman),以表彰他們一生對天體測量學的貢獻,尤其是在歐洲太空總署依巴谷號及蓋亞號的構想和設計中扮演的角色,先後擔任團隊成員各達20多年。

天文學獎遴選委員會表示,自史前時代開始,測量行星及恆星的位置、距離及轉動都對天文學極為重要。在過去兩個世紀,無論是數據的數量還是精確度,都已被不斷提高的望遠鏡星表取替。然而,在20世紀末,由地面光學望遠鏡所衍生的天體測量學在謀求進一步改進時,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

歐洲太空總署的依巴谷號衛星(1989–1993)開啟了精確太空天體測量學的時代。它測量了這些恆星在天空中的視位置的年度變化,其微細度就相等於從香港望向北京,所見的一個拇指寬度。至於依照依巴谷號設計的蓋亞號則於2013年12月啟動,測量的恆星位置,數量比依巴谷多10000倍,精確度亦是依巴谷的100倍。

它們提供了天體的位置、速度及距離等基本數據,為現代天文學及天體物理學裏幾乎所有的分支奠下基石,獲得銀河系的形成歷史和神秘暗物質在銀河系裏分布的線索。

邵逸夫獎理事會主席及評審會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學物理學榮休教授楊綱凱公布獎項詳情。(YouTube影片截圖)
邵逸夫獎理事會主席及評審會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學物理學榮休教授楊綱凱公布獎項詳情。(YouTube影片截圖)

突破治療遺傳病局限  兩美國學者獲獎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主包括:美國福泰製藥公司聖地亞哥研究部高級副總裁暨研究部主管保羅·內古列斯庫(Paul A Negulescu)、美國愛荷華大學內科學系教授、神經外科、神經科、分子生理及生物物理教授、帕帕約翰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邁克爾·威爾士(Michael J Welsh),以表彰他們發現囊腫性纖維化是分子、生物化學和功能上出現缺陷所引致,以及鑑別和研發新藥物去修復這些缺陷,因而能夠治療大多數患者。這些發現和藥物不但減輕人類的痛苦,並挽救了無數生命。

囊腫性纖維化(Cystic Fibrosis, CF)是一種很常見的嚴重單基因遺傳疾病,全球有超過8萬人受影響。威爾士教授證明了糾正有缺陷的基因是一種可行的治療方法,並且對不同的人類囊腫性纖維化突變進行分類,並制定出一個方案來糾正每種類型的潛在缺陷。

來自福泰製藥公司的內古列斯庫則實現了從機制至治療邁出了一大步。他和福泰團隊利用一種極具冒險的方法來篩選出可以「修復」缺陷蛋白的化合物,因而發現了能治療囊腫性纖維化的小分子。他亦製造出「三聯療法」(Trikafta),目前,有50%的囊腫性纖維化患者服用福泰囊腫性纖維化藥物。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遴選委員會表示,威爾士和內古列斯庫的綜合貢獻代表了從基礎研發到應用於拯救生命的完美生物醫藥鏈。他們特別值得獲頒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李嘉誠生物醫學講座教授、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研究所所長陳偉儀教授公布獎項詳情。(YouTube影片截圖)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李嘉誠生物醫學講座教授、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研究所所長陳偉儀教授公布獎項詳情。(YouTube影片截圖)

對離散數學及模型論貢獻非凡  美英學者獲數學獎

數學科學獎得主包括: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教授、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鮑姆里特榮休教授諾加·阿隆(Noga Alon)、英國牛津大學默頓數理邏輯講座教授埃胡德·赫魯索夫斯基(Ehud Hrushovski),以表彰他們對離散數學和模型論的非凡貢獻,尤其是與代數幾何、拓撲和計算機科學的相互影響。

阿隆專注於廣泛的離散數學。他引進新方法,並取得重要成果,從而全面地影響了這個領域,包括:他與其他學者共同開創了數據流分析的領域、解決了「哈德威格–德布倫納」(Hadwiger–Debrunner)猜想、合著關於概率方法的書,更成為概率、組合學及其他方面的重要基礎手冊等等。

而赫魯索夫斯基則專注在模型理論的廣泛領域上,並應用於代數算術幾何和數論方面。在一系列可觀的成果及應用中,我們可以特別留意以下的貢獻:他提出群構形定理,作為對齊爾伯(Zilber)和馬爾切夫(Malcev)定理的重大推廣,而這定理就成為「幾何穩定理論」的有力工具,其後更有助他解決了有關穩定理論的「庫克」(Kueker)猜想、與皮萊(Pillay)一起證明了一個關於群的結構定理, 促使他其後證明了正特徵代數幾何中的「莫德爾–蘭」(Mordell–Lang)猜想等等。

香港中文大學卓敏電子工程學研究教授、信興高等工程研究所所長程伯中教授公布獎項詳情。(YouTube影片截圖)
香港中文大學卓敏電子工程學研究教授、信興高等工程研究所所長程伯中教授公布獎項詳情。(YouTube影片截圖)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