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花清瘟事件」背後真有資本大戰?

借助片面結果吹噓藥效來操控股價,當然是心懷不軌;因為這些中成藥未有針對新冠完成測試就質疑為假藥,卻同樣是別有用心。但是這些圍繞連花清瘟而無限擴大的爭議,的確值得關注,畢竟新冠肺炎是盤史無前例的大生意。

最近主流傳媒、網媒、網紅及社交媒體上,就連花清瘟膠囊的各種說法掀起連場「廝殺」,連帶製造商石家莊以嶺藥業的股價大上大落,反對者與支持者刀來劍往,在內地輿論場上炒得火熱。到底這一場爭執背後是市場推廣、資本力量,還是中醫藥問題之爭?而當中媒體又是什麼樣子?社交媒體起了什麼作用?

為何廠商股價大起大落?

話說回頭,石家莊以嶺藥業的股價,今年初直到3月初都在20至27元人民幣的間區上下移動,踏入3月中突然急升至30元,然後在3月31日及4月7日兩次漲至37.7元停板,並在4月12日升至42.6元新高。及後迅速下跌,最新報價為27.3元。而對上一次的高位則是在2020年6月的32元,為何值得我們注意?先談談過去3個星期發生了什麽事,造成這一場「過山車」。

3月31日,世衛發出了關於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的專家報告,指出中藥能有效治療新冠肺炎,降低輕症、普通病例轉為重症的機會,並且縮短病毒清除時間、改善輕症和普通患者的臨床症狀。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同時提供出中醫藥在治療和檢視成效方面有需要改善的地方,當然也沒有提及任何藥物或藥方。

然而部分媒體報道提及,此次評估會上有中方專家展示了連花清瘟膠囊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結果,並且將之與世衛對中藥療效的評估並列。在此前兩星期,連花清瘟膠囊及顆粒被列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9版)》,作為中醫治療醫學觀察期、臨床治療期(確診病例)輕型和普通型病患的推薦用藥。

部分網媒未知出於什麼意圖,更提出「世衛組織推薦連花清瘟」這種說法,配合在4月初股價大幅上漲,自然引來不少人的關注。

3月31日,世衛發布專家報告指出,中藥能有效治療新冠肺炎,被部分傳媒誇大直指推薦連花清瘟。(Shutterstock)
3月31日,世衛發布專家報告指出,中藥能有效治療新冠肺炎,被部分傳媒誇大直指推薦連花清瘟。(Shutterstock)

網媒質疑散播假消息推高股價

4月10日,在「觀察者網」頗受歡迎的《睡前消息》欄目第417期〈世衛組織「推薦」連花清瘟,誰告訴你的?〉就質疑有人曲解世衛組織的說法,世衛提到的是中藥而不是連花清瘟,故意散播假消息推高股價,證監會應該要介入調查。這期《睡前消息》吸引了1500萬次收看,比較平常的一百幾十萬,顯然受到廣泛關注。

但是要成為「熱搜」,自然少不了網紅插上一腳。4月14日下午,富二代王思聰轉發了《睡前消息》417期視頻,並發表評論:「證監會應嚴查以嶺藥業。現在在中國能看到一個嚴謹、敢於求證、有良心、敢說真話的媒體,實在實在是太難了」。針對王思聰言論,以嶺藥業回應稱:「關於微博上所傳的消息,請指出具體的問題與源頭,我們將對具體內容做解答。不能因為『王思聰』3個字,就隨意提出疑問,投資者請加以甄別」。

王思聰發布相關言論後不久,又將之刪除,也被暫時封號;同時萬達與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合作成立的成都萬達UPMC國際醫院計劃被曝光在今年年底開業,於是陰謀論甚囂塵上。結果以嶺在那幾天大上大落,到18日大幅下跌,距離高位跌了整整10元。

事實上,借用好消息推高股價可說是常見行為。上次以嶺藥業的股價高位見32元就是在2020年6月,正值中國政府提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7版)》中所謂「三藥三方」(連花清瘟膠囊、金花清感顆粒、血必清注射液、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當中的「清肺排毒湯」被列入中醫臨床治療期首選,而三藥中的「血必淨」注射液使用不便,加上連花清瘟膠囊又比金花清感顆粒便宜,自然成為最被平民百姓優先考慮的藥品。

憑借連花清瘟膠囊需求大漲,2020年以嶺藥業營收達到87.82億元,同比增長50.76%;淨利潤12.19億元,同比增加一倍。而在此前一年,以嶺淨利潤增速僅為1%,2021年前三季度,以嶺的連花清瘟產品營收33.7億元,佔公司總營收的41.6%。連花清瘟膠囊的火熱也引來了「大佬」關注。從2020年中開始,馬雲成為以嶺主要股東,今年再增持276萬股,比例至高達0.44%。

《睡前消息》欄目質疑有人曲解世衛組織的說法,故意散播假消息推高股價。(Bilibili圖片)
《睡前消息》欄目質疑有人曲解世衛組織的說法,故意散播假消息推高股價。(Bilibili圖片)

輝瑞夥伴刻意打擊膠囊?

如果說《睡前消息》的質疑是建基於明確的股價波動,4月17日醫療網站「丁香醫生」攻擊連花清瘟可「預防」新冠肺炎之說就引起更大爭議。本身連花清瘟能預防新冠肺炎這種說法已經沒什麼說服力,如果世上確有如此妙藥,大流行應該早已結束了。當然,有此傳聞的原因,的確因為以嶺藥業曾經做過試驗,只是因為測試群體受感染的數目太小,不足以作為參考。

只是應該保持嚴格慎重的醫療網站「丁香醫生」犯了一個低級錯誤──做標題黨,以〈不要吃連花清瘟預防新冠!〉為題,攻擊連花清瘟沒有預防能力之餘,更在總結時提到「一種不能預防新冠的藥物,被大批量的發放給沒有感染的健康人,這本身就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

因為香港派發了消費券,筆者在香港爆發新冠前,買了一大堆退燒藥,退燒藥當然也沒有預防發燒的作用,還好僥倖買了,家人感染新冠,還要隔離時才不致要到處「撲藥」。當某地區爆發疫情時「贈藥傍身」,很難理解嗎?更令人懷疑的是,「丁香醫生」是輝瑞的合作夥伴,最近又經常在網上推銷治療新冠肺炎、一盒高達2300元的輝瑞口服藥,在這風頭火勢來攻擊連花清瘟,肯定是自找麻煩,結果惹起公憤,顯然得不償失!

「丁香醫生」文章批評,既然連花清瘟膠囊無法預防新冠,就不應該大批量發放給健康市民。(「丁香醫生」網站截圖)
「丁香醫生」文章批評,既然連花清瘟膠囊無法預防新冠,就不應該大批量發放給健康市民。(「丁香醫生」網站截圖)

走向極端、上綱上線的社交媒體

今天社交媒體已變得極端化,在互相攻擊下變得不理智。先有批評「丁香醫生」的網絡文章〈論,虛空打靶的藝術〉,算是有紋有路,後有〈疫情期間:不容假藥趁火打劫,不宜強行派送未經證明的中藥〉將已經使用兩年的中成藥指為假藥,是何居心?

支持派則直指「連花清瘟只是序章,必須揭露兩股勢力剿滅中醫藥的陰謀!」將事件扯上中醫藥發展是否受到阻撓的問題,顯然也是過度猜測。從中不難發現,媒體已經成為了宣傳或反宣傳工具,並且明顯受到了資本導向,將應該是講求測試和證據的醫藥變成八卦新聞,背後又為了什麼?尤有過之的是社交媒體明顯地起了負面作用。

從現實情況來看,連花清瘟膠囊、金花清感顆粒都是以傳統中藥配方而製成的。「連花」原先為針對甲型流感,早在2004年已註冊;「金花」則在2009年開始硏發,到2016年才正式上市,兩者都曾經針對流感,採用隨機、雙盲、多中心、安慰劑平行對照,做過完整的臨床試驗。

只因為新冠肺炎的臨床症狀和致病機理與流感相似,病徵均表現為發熱、咳嗽、乏力等呼吸道疾病;患者感染重症流感和新冠病毒後,都會引起炎症造成肺部損傷,中藥着重對身體的調理,所以更能容易從流感「跨界」用作應對新冠肺炎。

然而過去兩年,中國內地極少持續新冠爆發,要進行臨床試驗並不容易。今年2月,鍾南山屬下的廣州團隊,正準備開展一個全面的中國、越南、泰國、新加坡跨國測試,期望能為中成藥救治新冠肺炎打開新局面。

輿情背後的資本大戰

借助片面結果吹噓藥效來操控股價,當然是心懷不軌;因為這些中成藥未有針對新冠完成測試就質疑為假藥,卻同樣是別有用心。但是這些圍繞連花清瘟而無限擴大的爭議,的確值得關注,畢竟新冠肺炎是盤史無前例的大生意。以嶺因連花清瘟而得到額外50億人民幣的年度收入,表面上已經很驚人,但和靠做檢測盒的天津九安,今年首季度的140億利潤卻已經差遠了。

再者,單是輝瑞、BioNTech和Moderna三者疫苗的收益加起來便是800億美元(5200億人民幣)與之比較只可謂「小巫見大巫」。美國甚至憂慮輝瑞等企業獲取暴利太離譜、太礙眼,在去年公布業績時,傳媒還刻意放風以季度業績「低於市場預期」,來掩飾實際上比2020年增加一倍,高達400億美元的營收!

操縱傳媒控制輿情,是否才是資本大戰的關鍵?

霍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