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關山難越 誰悲失路之人?

抗議俄侵烏的和平遊行,在各地持續舉行。4月15—18日復活節期間土耳其、阿根廷等地遊行,表達對烏克蘭民眾的人道關懷。聯合國秘書長呼籲俄方,在俄東正教復活節「人道主義停火4天」,讓烏克蘭人獲人道援助。

在戰火紛飛中,烏克蘭民眾失去家園,流離失所,逃亡之路十分艱險,恰似唐詩人王勃(649—676)筆下的淒慘:「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滕王閣序)

2月24日以來的俄侵烏「特別軍事行動」,除了以導彈轟擊烏克蘭基建設施,還仍頻頻炮轟民居,乃至婦童醫院。對於在戰火苦難中的烏克蘭難民,各國和平理性的民眾表示同情。

全球的國際城市,常有周末和平遊行,抗議普京指使俄軍入侵烏克蘭,表達對烏克蘭人的關懷。

倫敦大遊行  抗議俄侵烏

3月26日(星期六)的遊行,尤引起關注。

其特點之一,是倫敦有上萬人參加遊行。這是規模甚大的一次,由亞裔市長簡世德(Sadiq Khan)倡議;特點之二,是一些國際城市,有俄羅斯僑民為主的遊行;特點之三,在美國洛杉磯的奧斯卡頒獎禮中,有回應遊行、加插向烏致敬的環節。

倫敦的大遊行,由象徵言論自由的海德公園旁出發,藍黃雙色的烏克蘭國旗沿途招展。從高空拍攝的場景,顯現「壯觀」之勢。

倫敦市長表示,和平遊行是對烏民眾的支持,對自由的追求。他說:「烏克蘭人正在最黑暗時刻,但並不孤單。」
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數千名遊行者,多來自市內的俄羅斯僑民社區,一小部分是烏僑民或逃亡中的難民。他們抗議普京揮軍攻打烏,呼籲停止戰爭。

戰火中的難民撤離,舉步艱難。(澤連斯基總統facebook圖片)
戰火中的難民撤離,舉步艱難。(澤連斯基總統facebook圖片)

布拉格之春  為自由吶喊

布拉格有「英雄城」之稱。在蘇聯解體前的1968年,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以首都布拉格為中心,有疏離蘇共階級鬥爭教條的「布拉格之春」(1968年1月至8月),這是以自由化為取向的民主思潮運動。捷共中央第一書記(1968—1969在任)、相對開明的杜布切克(1921—1992),是主導人物。

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1964—1982當權)下令蘇聯和華沙條約國軍隊,於1968年8月21日入侵布拉格,鎮壓了「布拉格之春」運動。

1991年冬蘇聯解體後,捷克斯洛伐克分成兩國,很快實現自由化、市場化即西歐化,放棄斯大林極權主義、命令式的經濟體系(註1),社會經濟得以發展,人均GDP上升。據IMF數據,人均GDP(美元,2020年)分別接近2.3萬、1.9萬,約相當於俄的2.1倍、1.7倍。

不少遊行者,熟悉蘇聯史、俄羅斯史或二戰史,未忘希特勒法西斯主義和斯大林專制主義的肆虐、「布拉格之春」的自由呼聲,從歷史創傷中提醒民眾:普京正走回法西斯主義之路,要站出來反對侵略戰爭、反對殺戮。

在越共治下的越南,雖無捷克那樣的遊行自由,但有體制外的民間團體發表反侵聲明。6個民間團體向烏駐河內大使館致函,表示同情烏民眾,支持他們抵抗俄軍侵略(註2)

俄攻烏克蘭  無法理根據

和平遊行在全球持續的主因,首先是俄攻烏沒有法理根據,烏並無「威脅」俄的實力和行為。

烏的獨立主權國家地位,在蘇聯解體前獲蘇共、蘇聯政府認可,後來為國際所確認。

烏是軍力很弱的小國,對俄既無「邊境挑釁」,更無力量和實際行動「毀滅俄羅斯文化」。俄方以「納粹化」為藉口對烏動武,是欺凌小國的行為。

小國新加坡  也有反侵聲

國土面積很小,經濟實力很強的新加坡表示:「堅決支持禁止對主權國家進行侵略的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註3)

外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在新加坡國會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俄羅斯無端入侵烏克蘭」;他說:「我們不能接受一個國家在沒有理由的情況下攻擊另一個國家,辯說對方的獨立是歷史錯誤」(註4)

像新加坡那樣反對俄軍侵烏的國家,在聯合國3月初的譴責俄羅斯侵略提案中有141國,在全部參加會議並投票的181國中佔78%,投反對票的,只有俄、白俄羅斯、北朝鮮等5國,僅佔2.7%。投票的結果,否定了俄「特別軍事行動」的合法性和正當性。

葉利欽孫女也參加莫斯科反戰遊行。葉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首任總統。(網絡圖片)
葉利欽孫女也參加莫斯科反戰遊行。葉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首任總統。(網絡圖片)

難民上千萬  人道危機重

和平遊行持續的主因之二,是烏面對嚴重的人道危機。

俄侵烏首都基輔,原來的「戰略部署」是再來一次克里米亞模式,在短期內速戰攻陷,但遭到烏頑強抵抗。俄便更加瘋狂轟擊平民區,使用超音速導彈猛攻基建設施,加劇平民的傷亡,大量民眾流離失所,短缺食物、藥品。

據聯合國難民署的聲明,自俄軍入侵的2月24日至3月26日,烏逃往鄰國的難民超過380萬,加上烏境內流離失所的流浪者650萬,難民總數超過1000萬(註5)。約佔總人口4400萬的24%。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衛,在日內瓦發表「313聲明」,提到烏克蘭的醫療衛生機構遭攻擊,「衛生保健設施遭到破壞或摧毀……救護車遭到破壞或摧毀」(註6)

在俄侵烏戰爭中,一些城鎮被俄軍轟為廢墟,大量流離失所難民急需人道援救。(澤連斯基總統facebook圖片)
在俄侵烏戰爭中,一些城鎮被俄軍轟為廢墟,大量流離失所難民急需人道援救。(澤連斯基總統facebook圖片)

俄轟擊醫院  婦童受害深

「313聲明」表達了對侵略戰爭的憤慨:
「攻擊最脆弱的人——嬰兒、兒童、孕婦和已經疾病纏身的人,以及冒著生命危險拯救生命的衛生工作者,是一種喪盡天良的殘忍行為。」

在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上,世衛總幹事譚德塞發表講話,提到「戰爭給烏克蘭人民的健康帶來了毀滅性的後果」;對醫療機構的轟擊,「違反了國際人道主義法」。

在3月28日聯合國的會議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立即實現人道主義停火」,「使必要的人道主義援助得以運送……拯救生命」。

俄如繼續以超音速導彈轟擊烏,將使更多城市和鄉村成為廢墟或半廢墟。俄承諾開放的人道通道如仍受阻難暢,大量平民無法撤離戰區,水、電、糧的短缺更嚴重。這是全球關注的人道危機。

各國的和平遊行,都呼籲停止戰爭,讓難民回到家園,這正是要緩解烏克蘭的人道危機。人道關懷的背後,是發出呼籲者的人性光環,或曰儒家經典中弘揚的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惻隱之心,仁之端。」

註:
1, 計劃經濟體系 命令制弊端多
2, VOA, 2022.3.9。
3,新加坡堅定反侵 提升軍力護家園
4,聯合早報(新加坡)2022.3.1。
5,TRT(土耳其)2022.3.28。
6,世衛網(日內瓦)2022.3.13。

本文原題〈家園毀關山難越 誰悲失路之人?〉,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作者修改、補充後,授權本網站發表。

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