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鄧小平南巡(1992.1.28—2.19),掀起經濟體制改革新浪潮,氣勢如同宋代詞人蘇軾(1037—1101)筆下的「亂石穿空捲起千堆雪」;其力挽狂瀾的魄力,扭轉了「左局」,沖倒了歷時44年(1949—1993)的計劃經濟體系。
富政治傳奇 改革和防左
這種變化帶有濃濃的政治傳奇性。小平在1992年88歲,沒有黨政軍的職務,只是「普通一兵」,卻有扭轉乾坤的巨大能量,此為傳奇性之一;南巡講話獲各界呼應,衝破「左局」的障礙,衍生經改再出發的潮流,其景觀恰如李白(701—762)詩云:「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此為傳奇性之二。
本文分析南巡講話是經改之魂,「防左為主」是持久的提示。
要點之一,南巡講話內容或可用6個關鍵詞概括:改革,防左,經濟(民生),市場,實事,韜光;
要點之二,南巡講話的社會影響,觸及市場經濟合法化,停止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簡稱社教)一類的左折騰,下海群的湧現。
三個有利論 勿糾纏姓資
《深圳特區報》2022年發表文章(註1)紀念南巡30周年,主調卻是宣傳當今大人物的談話,並未提到防左和解放思想。但有些學者較早前發表文章,論析長期的「左禍」是應汲取的歷史教訓(註2)。
廣義而言的「半民間」網絡平台,如中國選舉與治理網、胡耀邦史料信息網等,在南巡30周年前後刊出的評論(多為舊文重刊)範圍較廣,重點在於持續的深化改革,社會分層與改善民生,防左與徹底否定毛文革(1966—1976)(註3)。
狹義而言,南巡講話是指1992年初的談話,地點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也包括短暫停留的長沙。
廣義而言,南巡講話應包括1991年初的上海談話(第一次南巡講話)、兩次談話前後與高幹的相關談話,內容都涉及改革、防左、市場。
本文以廣義的取向,述評南巡講話。
南巡講話是針對「左局」下改革停滯的困惑。第一著墨點,是改革開放。
小平呼籲繼續改革開放,稱改革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不要糾纏於「姓社」與「姓資」的爭論,「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誰不改革誰就下台」。
他又提出辨別「姓社」或「姓資」的「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註4)。
以防左為主 提出點心論
第二著墨點是防左。
小平說:「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把改革開放說成是引進和發展資本主義,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來自經濟領域,這些就是左」。
防左說,是針對接趙紫陽任總書記者的一系列講話,特別是1991年的「七一講話」。它聲稱有兩種改革觀(姓社和姓資),要劃清兩種改革開放觀;階級鬥爭仍存在,要強化專政職能,開展反和平演變和反資產階級自由化鬥爭。
與「七一講話」密切相關的,是在農村再次發動毛式政治清洗,即社教運動(註5)。
第三着墨點是經濟。
小平主張大力發展生產力、改善民生。他說:「發展才是硬道理」,「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必須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民間稱此為「點心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改革開放和四項堅持為兩個基本點。
就政治權要整體角色來說,小平是「經濟右手與政治左手並舉」,故一直提到包括無產階級專政的四項堅持。在經濟範圍內,則著力於加快改革和經濟發展,減少政治干預,不糾纏於政治爭論。
說市場機制 勸多幹實事
南巡講話也涉及市場話題(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這是第四著墨點。
小平說:「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要吸納市場機制,「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資本主義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
幹實事有作為,是南巡講話的第五著墨點。
小平呼籲發展經濟,不要「謹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開手腳」,不能沉迷於政治空談。小平說:
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形式主義多。電視一打開,盡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複,新的語言並不很多。重複的話要講,但要精簡。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要騰出時間來多辦實事,多做少說。
建睦鄰外交 重韜光養晦
與南巡講話有關的,小平重申睦鄰外交、韜光養晦策略。1992年4月28日,小平說:「我們再韜光養晦地幹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個較大的政治力量」(註6)。
韜光養晦說,最初是針對1991年的蘇聯解體,有人主張把反和平演變列入「政治日程」,小平不同意。據曾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的李淑錚之談話,小平認為應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要受干擾,並提出16字方略:「冷靜觀察,沉著應付,站穩腳跟,韜光養晦」(註7)。
對於韜光養晦,本欄的解讀是:睦鄰外交的策略,不是「躺平」無所作為,而是有作為不強出頭、不大肆張揚,要謙恭、避免樹敵。韜光養晦的目的,是塑造良好的國際形象,創造持續的和平環境,減低戰爭風險,換取發展經濟的時間、空間(註8)。
南巡講話於1992年2月28日列入中共中央2號文件,並向下傳達,中共高層和社會各界有很多人表示支持。其中有政治局常委喬石、李瑞環,政治局委員或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楊尚昆、萬里、田紀雲等。
《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論解放思想〉(註9),稱南巡講話促成「一次新的思想解放的浪潮」。它提到毛文革的殘餘影響仍存在、困於階級鬥爭和「高度集中」的僵化觀點:
有些同志的認識仍然停留在過去對馬克思主義某些原則、某些本本的教條式的理解上,或者停留在過去對社會主義一些不科學甚至完全扭曲的理解上。
經濟大轉型 湧現下海群
南巡講話的最大影響,是改革開放的再出發,這與解放思想息息相關。不把市場視為「資本主義罪惡」,就是跳出僵化教條的一種「覺醒」。
再出發促成經濟轉型。1993年11月的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是一大突破(註10)。包含指令控制、指導控制的計劃經濟(斯大林模式的命令經濟)被取代(註11),意味商品觀、市場機制在經濟運行中的影響將增大,外資的參與也會擴大。不過,在極度集權的政治體制下,社會未走向真正的法治軌道,自不可能有完全的市場經濟體系。
南巡講話的另一影響,是「左潮」的暫退。在政治宣傳方面,官方不再強調兩種改革觀和反和平演變鬥爭;也停止1990年發起的社教。
曾任副總理、主管三農的田紀雲說到:
有人想借社會主義教育之名,否定農村改革的大方向,要讓農民重走『一大二公』的合作化道路,萬里同志與其他同志一道堅決頂住了這股錯誤思潮,受到小平同志讚揚。(註12)
南巡講話的影響,還在於出現下海群。南巡講話令許多人對經商產生興趣或者有「良好預期」,於是出現辭職經商的下海群。後來,出現了一大群成功的經營者或企業家,他們多有冒險家的「敢幹精神」,或具官場背景、特殊關係網。
新權貴集團的形成,拉大了貧富懸殊。這與小平的原來構想(讓部分人先富起來、再走向共同富裕之路),有很大的距離。
網絡平台評論南巡講話,大都流露對小平推動防左和改革的懷念,有的推崇小平治國方略「對內不折騰,對外有謀略」;有的呼應「不折騰」之說,稱小平反對政治空談,認為「空談往往導致……現實要服從理論,削足適履,畫地為牢」。
還有人對改革停頓(或倒退)有失落感,慨嘆有毛左重提階級鬥爭論,挑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論,防左說竟成了「絕響」。
註:
1,深圳特區報2022.1.18。
2,曲院長說覺醒 改左錯消左禍
3, 第三決議提文革 確認教訓極慘痛
4,《鄧小平文選》第3卷,372頁。
5,〈進一步抓好農村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人民日報1991.7.13,1、4版。
6,《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1346頁。
7,經濟日報1994.6.14,5版。
8,中美建交40年 不提韜光養晦
9,人民日報1992.7.4,1版。
10,勸勿走回頭路 高尚全說走路
11,計劃經濟體系 命令制弊端多
12,田紀雲:《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59頁。
表,小平(1904—1997.2.19)南巡講話發表前後大事
本文原題〈小平南巡30年 呼喚改革之魂〉,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作者修改、補充後,授權本網站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