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隊內地援港醫療隊來港,特區政府自然表示歡迎。連同近日輸港的物資,援港興建的方艙醫院等,中央確實已幫了香港不少忙,然而市民仍然會問「咁跟住又點」?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近日在《明報》撰文,指出隨着疫情的變化,特區政府是否仍會推行全民強檢,基本上已不再是大家關心的議題。因為在確診人數不斷上升,又或者歸類為緊密接觸者的人士有增無減的情况下,個別郵局暫停運作、超級市場提早關門、很多街坊小店無法每天維持正常服務等,日常生活早已進入「半停擺」狀態。所以,無論政府稍後有何新決定,市民也會非自願地接受這個「新秩序」。
街坊自行檢測 政府總慢半拍
呂大樂分享了坊間的一則笑話,指政府官員依然一臉嚴肅,口說不排除執行全民強檢,表示仍在籌備之中,民間已蒐購大量快速測試劑,在「無人駕駛」的狀態下,大批市民自行檢測。由於市面處於「半停擺」的狀况,那就差不多等於「輕度禁足」的全民自發自我檢測。
到日後政府終於拿定主意,推行強檢的時候,政府的動作又再落後於市民,到時9天的全民抗疫大運動,在市民眼中就是另一次大家應酬政府的活動──效果成疑,又未必可以「斷尾」,於是大家繼續「你眼望我眼」,一番苦笑。
政府指揮不力 仰賴中央援手
呂大樂又表示,近期在民間流傳的笑話,數量不少。只可惜今時今日,很難想像這會變為電影、電視,又或者「棟篤笑」的題材,諷刺時弊之餘,也自嘲一下。關於如何「正確」處理民間笑話,最好是可以保持一份幽默感,不能太過咬文嚼字、對號入座。只不過,民間玩笑所呈現出來的那一種市民感覺、印象,則不應輕視。更重要的是,市民的反應往往就是由感覺、印象出發,不認真了解的話,便會錯誤地解讀社會的反應,「捉錯用神」。
例如,有市民認為這回第5波疫情,問題在於指揮能力、管理能力。現在有意無意地將焦點轉移到物資、人手、硬件之上,市民並不認為這很有說服力。這並不是說他們不感激中央施予援手,而是長貧難顧,日後不正面面對核心問題,「咁你幫得幾多次?」
而在這一波疫情,高一個層次的問題是指揮能力極低、不斷落後於形勢之外,而且還一而再、再而三地無法判斷哪是主要矛盾?哪是次要矛盾?應該如何定出緩、急、輕、重?低一個層次則是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於是樽頸一個扣另一個,而且每一個應急的方法,都是製造出另一個樽頸。
呂大樂冋意,出現混亂場面,當然與物資、人手、硬件有關,但那是後果,不是原因。原因是指揮、管理出了大問題,並且未能迅速意識到出了問題,再而立即回應。到了「倒瀉籮蟹」的狀况時,基本上已經陷於一個難以調整的困局。
官員忙於救火 市民離港避疫
他慨歎,現在市民的態度是自求多福。但他們仍會提問:「咁跟住又點?」政府只顧眼前的問題,終日忙於救火,不足以面對危機、回應市民的期望,更難言爭取民眾支持。而失去民心的過程,可以來得很急速。
可以想像,再過一兩個月的時間,如果政府舉措依然是一時一樣,將會有更多屬於有能力的家庭、個人,會選擇離港避疫──反正是自求多福,到內地、澳門以至外國待一段時間,起碼人家的防疫方向明確、要求清楚。只要做好個人防疫(包括已接種疫苗)、帶齊所需藥物,個人可以支配自己的生活。
呂大樂認為,市民若聽不到政府回應他們提出「咁跟住又點?」的問題,他們唯有回到最個人的(自己有把握可以控制的)範圍,選擇自己可以支配、處理的生活方式。對他們來說,並不覺得特區政府打算了解他們的想法,並會有所回應。於是,部分市民自己提早放暑假,「冇眼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