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用來記錄一年之變化,它的基礎是依據由地球所觀測,把地球繞太陽的一年一個圈,分作二十四段而成,所以是比今日所用的公曆更科學,而事實證明,天氣上之轉變往往是出現在這些節氣的轉變時。
重要節氣可預測未來天氣
11月7日星期日為立冬,中國北方各地都出現漫天大雪急降温現象,北京也迎來今年第一場降雪,冷空氣在晚上才吹到香港,星期一開始上班上課的朋友,便感覺到天氣的轉變,天文學家指出這是因為太平洋的拉尼娜現象所致,多下雪是有利濕潤中國北方乾旱的土地,在春天時穀物生長會更好,所以傳統北方民間有「瑞雪慶豐年」之說。
從術數的角度,如果在重要的節氣包括稱為「四立」、「兩分兩至」的日子(注:四立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兩分兩至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出現四季天氣的轉變,是對未來一年或一季的天氣有預測的作用。
如果在春天季節,立春、春分,下雨特別是下微雨,是預兆當年風調雨順之好兆頭。同樣道理,如果北方在立冬,冬至下初雪,正合瑞雪慶豐年,今年收成會好。因為北京是全國首都,它的變化影響全中國,所以它在合時立冬下初雪,代表中國明年經濟民生會有好表現及增長,但會有多水之象。
土星當造 今冬極寒
1991年冬至之日,筆者曾在北京見證當年下初雪之象,當時之雪只是非常輕微,降到地上便立刻融化,傳媒也沒有報道,中國在1995年後便開始經濟入超增長多年。
今年的天象有個特點,土星全年都在水瓶座座標內行走,在天星學上,水瓶座屬子宮,是土星之廟堂,土星在天氣上主乾旱、極寒,在配合太陽與金星,所以在下今年初之預測,今年天氣在南方是比較乾旱,而到冬天特別是聖誕冬至前後,開始至過年之間會大寒降温,有一個寒冷的冬天及初春。
大家積壓收藏多年的冬天衣物便大有用場,或者是大家用消費券去換季之時。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