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七周年第二場論壇:「發展新思維」,由灼見名家社長文灼非擔任主持,規劃署前署長、深港合作策略規劃顧問凌嘉勤教授、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先生及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教授共同對談。
灼見名家社長文灼非首先請問參與深港規劃的與談人之一凌嘉勤教授,許多人揣測今年政府針對北部都會區有無很大的動作,雖然凌教授已離開政府一段時間,仍要借助他對深港規劃的經驗,因此,在《施政報告》中關於北部都會區部分他是否是最大的「幕後推手」?
凌嘉勤:藉助深圳力量,發揮區位優勢
凌嘉勤教授表示,「北部都會區是一個政府發展策略,所有政府文件都是集體創作的成果,因此不宜過分誇大個人成果,司局長、部門(規劃署、環保署)都提出許多寶貴意見。在願景方面,首先要從都會的角度來看,不再是以往僅以新市鎮規模來看,因此,香港北部要運用『區位優勢』,與深圳合作,產生助力建構香港。」
「未來北部都會區主要產業及推動力量是創科,不只是一些實驗室,而是完整的產業圈,包括教學、樣品製作、金融等,是一個完全為市民打造的計劃,因此也會是一個市民宜居的城市。」他進一步指出,「北部都會區將會有5大行動項目亮點,包括:5個新鐵路項目、4個大規模房屋拓地項目、3個濕地保育公園、2個戶外生態康樂/旅遊空間項目及新田科技城等。因此,未來維港都會區將擴展至交椅洲。」
他語重心長地表示,「落實發展策略要克服許多困難,我們不能只看香港,也要看深圳、看大灣區,要把產業規劃和社會規劃綜合考慮。」
蔡宏興:讓香港成為宜居城市
北部都會區會不會改變地產界的遊戲規則呢?華懋集團行政總裁蔡宏興表示,「我們一直研究如何讓香港成為一個宜居城市。《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的藍圖,政府規劃提出有足夠土地讓香港成為宜居城市,這點華懋是高興的。今次有一點與以往不同,便是基建先行,先放有需要的基建進區內,因此,接下來的發展會順利得多。但我們也呼籲土地要發展,審批程序要鬆綁,希望政府收到市民意見後要盡快審批。」
王緝憲:吸引尖端人才從事創科
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教授則指出,「大灣區至2035年要建770多公里的鐵路,香港佔了1/3,這給了香港很大的機會。同時,創科人才哪裏來?香港有很優秀的大學,問題是人才有沒有興趣做創科?根據我們以往的經驗,尖子學生多去了醫學院或法律學院,當然有部分去了大灣區,但也有些人可能會選擇留港做銷售。」
凌嘉勤教授進一步指出,「從大趨勢看,北部都會區發展概念是從『兩灣一河』發展到『雙城三圈』的融合,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兩灣一河』的深圳灣建設了跨海大橋,前海亦銳意發展現代服務業。住元朗、天水圍的市民最困擾是交通問題,因為區內『搵唔到食』,今日的規劃是預留15萬職位在北部都會區,我不能保證,但這是一個趨勢。」
借鑑國際都會經驗,建造港深聯合都會區
蔡宏興先生認為,「短期樓市可能供應不足,但長期應該很有信心。對於是否建設『明日大嶼』目前仍未拍版,但這是個長遠的規劃,我們也必須用較短時間解決土地供應問題。」
王緝憲教授表示,「我寧願用『嵌入』而不用『融合』,畢竟香港與內地有許多不同,亦不想變成與內地一樣。例如碳中和,減少排放,我們是從源頭減排;內地則是上頭用行政命令,這明顯香港有優勢。香港也有許多NGO,大陸只有很少,政府不便出面做的事,可以由NGO做。」
恒大校長何順文詢問與談人:「除了北部都會區、維港都會區,其他地區怎樣才叫『「都會區」?』」凌嘉勤教授回應表示,「我們的觀念要更新,看發展不能只看每個新市鎮。我們未來的飛躍,一定是到深圳。以人口數來看,世界上其他大都會區,例如哥本哈根,50萬人左右;墨爾本,200萬人左右,我們一定要借助深圳,幫助我們發展。」
他進一步指出,「都會區的概念是有機組成的城市空間,隨着交通網絡的延伸,都會區規模就會擴大,反之就會收縮,當我們用都會區概念思考,我們便需要瑪麗醫院級數的醫院,不是小醫院旁邊蓋一幢樓這樣簡單。」
蔡宏興也表示,「特別提到『北部』都會區,我相信有政治方面的考慮,因為旁邊有個深圳市,一個接近2000萬人口的城市,對我們影響很大,但跟香港沒有距離,要發展成一個特區,潛力很大。」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