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選舉制度 政經人才參政翻兩翻

在完善選舉制度之後,議政風氣有望撥亂反正。終於迎來一個客觀、科學、就事論事的環境,可以理性地辯論政策措施的優劣好壞,藉此吸引政商界人士加入議會甚至管治團隊。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剛在本月初(6日)發表本屆特區政府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也是《完善選舉制度》方案落實後的首份施政報告。

由亂轉治,由治到興

這是個象徵意義殊深的重要時刻,因為正如特首所指,她能夠「安然站在立法會議事廳發表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相對於兩年前同一場合被反中亂港的議員干擾破壞,癱瘓立法會,標誌着特區已回到『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管治秩序已恢復正常」(節錄自《施政報告》第2段)。

事實上,自從去年6月,中央政府果斷出手,為香港訂立並實施《港區國安法》以來,效果立竿見影,不但令街頭暴力抗爭等的「攬炒」行為消弭於無形,市民的日常生活終於能重回正軌之外;更瓦解了不少勾結外部勢力、意圖顛覆政權的組織,不少反中亂港的人士伏法,成功保障國家安全,香港終於「由亂轉治」。

當然,要做到真正長治久安,「由亂轉治」只是第一步,同樣甚至更加重要的,是香港怎樣「由治到興」。過去十多二十年,香港的社會、經濟、民生的發展裹足不前,到今天面對引發民怨的眾多深層次矛盾尚待解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正是議會內有一些一味搞政治、不願做實事的代議士,對於政府的提案「為反而反」;遇上鼓勵特區更好融合國家大局、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的建議更是極盡一切抹黑之能事,務求煽動港人反對。

以西九高鐵站的「一地兩檢」方案為例,反對派議員當年為了嘗試拉倒方案,居然祭出內地人員會「跨境執法」、港人使用高鐵站過關會「被消失」等無稽之談,誣蔑特區及中央政府。然而,隨着方案通過,高鐵站落實「一地兩檢」後,在一年內該口岸便合共接待了逾900萬的出入境人次。

實施一地兩檢的西九高鐵站。(亞新社)
實施一地兩檢的西九高鐵站。(亞新社)

不但沒有任何港人或遊客在高鐵站被無故拘捕禁錮,就連一眾泛民政黨都曾組織過不少「高鐵團」到內地遊覽,反映有政客「對人不對事」,在履行職責時並非真正以市民福祉為依歸。

撥亂反正,吸引人才

反對派又常常濫用司法程序,盲目阻撓政府施政,令一些本來有利社會民生的建設不但延遲落成,而且嚴重超支。以港珠澳大橋司法覆核案為例,政府雖然最終勝訴,但相關延誤導致的經濟損失逾80億元;中環繞道填海工程亦因司法覆核而拖延,造價亦因此大幅上升280億元。這些額外的開支,全數都是由納稅人的血汗錢「埋單」﹗

筆者相信,上述這種「為反而反」的惡劣氛圍,令本港不少本來有意參政議政的人才對於加入議會甚至政府管治團隊的「熱廚房」卻步。因為面對如此泛政治化、非理性、立場先行的議事風氣,即使自己有滿腔熱誠加上真才實學,希望改善社會、幫助市民,最終不但做事不成,反而落得個被人惡意攻擊的下場,倒不如留在自己本來的崗位,總好過當議員或官員「吃力不討好」。

值得慶幸的是,在完善選舉制度之後,上述的議政風氣有望撥亂反正。政商界也好、專業人士也好,只要他們有志向、有才幹,都終於可以迎來一個客觀、科學、以事論事的環境,理性地辯論政策措施的優劣好壞。隨着政商界人士有更大的誘因加入議會甚至管治團隊,特區政府在制訂政策的時候,亦得以更有效地考慮相關界別前線持份者(而非一味考慮政治立場)的意見,令施政更加「貼地」合理,真正做到急民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