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專資會理事楊素珊主持的「望遠鏡」,第五集邀請到九廣鐵路公司前總裁梁廣灝工程師及亞洲聯合基建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彭一邦博士工程師擔任嘉賓,分享從事工程業的喜樂艱辛以及行業的遠景。
機緣巧合入行 工作帶來滿足
兩位嘉賓首先分享個人的入行經歷。梁廣灝投身工程師行業超過50年,入行時於發電廠工作,機緣巧合下轉做有關鐵路的工作。他從小便喜歡讓東西動起來,以及見到東西完成後能被使用會覺得很開心,而他小時候都是玩這類玩具,所以他自小已經學習有關工程的知識。
彭一邦在讀書時期數學科成績比較突出,但深知修讀數學難以維持生計,於是欲從事應用科學範疇的行業,最終投身成為工程師。他先在美國工作了4年,後來被母親召回香港,在香港從事工程工作至今。
彭一邦印象較深刻的工程項目,第一個是天水圍西鐵站,這是他回港後參與的第一個項目。他從中體會到從事工程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問題不能夠單靠一個人解決。不能自己躲在辦公室,以為自己能解決所有問題,寫好文件、算好帳,明天工地便會開工,而是要將自己的想法與許多不同層面的人溝通,這個項目令他學習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個較特別的工程是黃埔站,此項目在市中心內進行工程,要如何在人多車多的黃埔區地下工作,像螞蟻搬家一樣,將物料、混凝土、鐵料等全部在地下不停運送,但又不影響地面的市民日常生活,其複雜程度非常高。此外,黃埔站地下還夾雜着泥與石之間的地質困難,所以挑戰非常大。彭一邦說,當工程師所得到的滿足感,就是來自於解決這些技術上問題。
香港急速發展 學懂新舊交替
梁廣灝從事工程50多年,參與過許多項目,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項目便是青衣發電廠。他年輕時曾參與建造青衣發電廠,但到了中年時,中華電力公司邀請他回去監察拆卸青衣發電廠的煙囪。見證發電廠的興建到拆卸,在拆煙囪那天,他忍不住流淚。
第二個較深刻的工程是1978年地鐵首批車卡,那是他親手放在路軌,現在那批車卡都退役了。第三個工程是1997年會展中心的工程,當時他任職的公司是負責工程監理,會展中心項目於1997年6月30日一定要完成工程起貨。那時候他的壓力很大,但結果順利完成。他重申這些都並非一個人的工作,而是團隊合作。
對即將投身工程師行業的畢業生,梁廣灝寄語工程師和從事任何專業,或者做人的道理都一樣,必須用心、專注,尤其工程師的工作內容與公共安全有很大關係,所以工程師的專注是一種社會責任。
彭一邦則鼓勵新畢業生,做工程師要喜歡解決問題。因為工程師面對的挑戰和其他行業截然不同,例如在不同地方興建醫院,面對的技術性問題是完全不同。可能一間醫院旁的地質是泥質,或者土質,就已非常不同。又例如學校 ,工地出入口可能會有小朋友在附近,要解決車輛出入這類型的問題。工程進行時,可能會產生噪音影響學生上課,這些都是工程師要解決的問題。
開闊自己心態 從錯誤中學習
談及工程界或工程師在大灣區的發展,彭一邦認為大灣區能給香港的畢業生新的機會開拓眼界。每到一個新的地方,最重要是開闊自己的心態,看多些,了解多些。工作時能夠看到更多,想到更多,才能用不同方式處理問題。
梁廣灝很早期已參與內地工程項目,包括廣州地鐵、上海地鐵等的前期工作。他憶述,當時他到廣州、上海時,一定有人抓住他,希望他多分享工程知識。30年後,他再到廣州和上海,內地工程師說已經學懂以前他所說的知識了,可見內地發展比香港快很多。
香港工程師 ,尤其年輕工程師將來會如何?梁廣灝認為,香港人擁有國際視野,這個視野能夠幫助內地工程師一起工作。大灣區最大的發展就是現在的基建,包括道路基建、鐵路基建、供電、供水等,這些配合需要人性化,怎樣將人和基建合成一起,香港年輕人仍然擁有優勢,會做得到。
梁廣灝又補充,他去外地設計地鐵時,第一件事是先乘坐當地的公共交通工具和當地人聊聊天。因為每一個地方的人出入作息、上班下班、鐵路用途都和香港不同,所以不能墨守成規,把香港的那一套搬字過紙到其他地方,一定不會成功。
梁廣灝又談及他在工作上碰壁的經歷。很早以前,深圳政府邀請他的公司興建地下鐵路,梁廣灝看到周圍全是農地,附近沒有發展,老遠的地方有個機場,接著就是平地。因此勸說深圳政府不要浪費時間金錢興建地下鐵路,興建地面鐵路能節省十倍價錢。
現在事實證明,他當年所說的是錯的。不過工程師的經驗都是由錯誤累積出來,所以年輕工程師不要怕做錯,做錯也不要緊,將來的環境會變好。
了解自己興趣 彈性訂定計劃
對於正在選科的中學畢業生,彭一邦認為從事工程師的數學成績不一定要非常厲害。因為一個工程項目,其實由不同角色負責,有數學厲害的人負責設計,亦有負責管理、安排的人。到工地內需要參與協調的工作,因此團隊合作非常重要。
工程師如何設計、設計訊息一層一層地傳遞給合作單位,到了前線才不會出錯。所以對工程業有興趣的同學,若要選修工程,最重要就是剛才所說,你願意解決問題,願意和別人溝通。只要懂得溝通,亦可以在工程項目內有出色的表現。
梁廣灝則提醒年輕人,選科時不要因為現在時興什麼行業,便投身該行業。因為循環經常轉變,應選擇自己喜歡的,這樣無論有多困難,都能努力完成。例如在家中砌模型,砌到一半不能砌下去時,若只是因為不喜歡那個模型便放下它,那就永遠砌不完。如果喜歡這個模型, 就會繼續想辦法解決,因此他認為年輕人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興趣。
此外, 每一件事都要有計劃,我們每天做的事情,例如外出食飯、坐什麼車、穿什麼衣服外出等,都要經過思考才會做。也許我們會說,我又不知道50年後的事,卻要我訂下一生的計劃,怕只是空談。
不過梁廣灝認為,計劃是可以改變的,今日訂下30年計劃,3年後可以改變,再不行,5年後也可以改變,改了不行,也可以改回原定計劃。但如果不訂立計劃, 做人便沒有目標,將來的結果就會不太理想。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