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去全球化」、「重視永續發展」的風潮在全球掀起,現今教育是否能回應時代變化?學校又應如何建立下一代的個人素養,裝備他們面向未來?和富社會企業會長及創辦人李宗德博士及香港教育大學(教大)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總監李子建教授就「二十一世紀的生命教育」進行對談,並由教大校長特別顧問戴希立先生擔任主持。
談二十一世紀生命教育,品德的培育不可或缺,李教授提出較清晰的概念:「德」可以指道德、美德,以中華文化而言即中華美德;「品」則指品格、人品,個人的品行足以影響社會、國家,以至全世界的發展,因此要重視「人之所以為人的發展」(引用自《孟子‧離婁下》:「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李教授借用儒家的觀點,強調「道器並重」的觀念:科技為「器」固然重要,也要注重「道」,即文化和道德價值對人文發展的重要性(論語大講堂,2020)。戴先生亦表認同,他指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文明與文化的發展,品德教育自然重要。
李博士年少時於美國留學,身處陌生環境使他明白待人接物的重要性,因此十分注意自己的品德與言行。他及後於各大委員會擔任公職,為社會服務,更令他深感品德教育實為社會的根本,「市民質素可以區分一個國家是否『強國』。」
李博士於2009至2015年間擔任公民教育委員會主席,「當主席是否因為希望推動國民教育?我不否認的,但最重要是學會做人。」他憶述90年代移民潮時,亦曾經考慮是否離開香港,最後他決定留在香港,便下定決心要認識祖國,「尋找自己的根,我始終是中國人。」
「道不同相為謀」有賴學校師長
戴先生則指出推動品德教育的困難,特別在現今社會氛圍下,更容易引起紛爭,既要兼顧品德教育的核心價值,又要做到與年輕一代同行。如何做到「道不同相為謀」?李教授表示要從四大元素考慮,包括香港的多元化辦學團體背景、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以及教學內容的取向。他舉例,學校會以跨學科取向方式教學,先整合一個主題,然後各學科教師根據主題訂立教材,例如主題是「和諧」,整個的課程選材都與此有關。
當中,教師的角色至為重要。李教授認為老師要盡「立德樹人」的責任,「在品德教育的層面,老師的師德和操守至關重要。」他續說:「老師是靈魂工程師,是以人影響人、以人感染人的專業。」(馬良,2019;新華網,2019;三人行教育網,無日期)
品德教育是終身課程
作為和富社會企業會長,李宗德博士一直思考如何透過社會服務實踐品德教育,甚至將品德教育融入「人和家富、民和國富」的經營理念。他認為一間公司的文化建基於每個員工的態度,「聘用時着重他有多少技能,解僱時卻是因為他的態度。」他希望自己的團隊能做到「人和」,而應用在香港這個「家」,則要凝聚各方,互相尊重,才能做到「家和」。李博士亦經常勸勉社企員工不要抱着「打份工」心態,而是真正希望服務社會,「我們的出發點是什麼?做這些(社會)服務不是為了賺錢。」他笑言,公司一向行事低調,有朋友甚至不清楚他是企業家出身,但正因為多年來堅持慈善服務不與商業掛鈎,才一直得到義工們的支持與幫忙。
李教授也表示贊同,他認為品德教育在於不斷學習,是一門終身課程。他指出品德教育不是靜態的,不是達至某個狀態便等同有「品德」,而是要不斷成長、發展及鞏固。和富社會企業正正提供了學校以外的地方,作為社會與學習的互動平台。
承蒙和富慈善基金贊助,教大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得以推行「有才有德:優質生命教育及品德教育計劃」,支援多間中小學及幼稚園推行生命及品德教育。李博士以三個「co」解釋為何與教大合作,「 Co-creation(共同創造)、co-sharing(共同分享)、co-working(共同工作)」,他希望與教大合作相得益彰,攜手服務社會。
參考資料:
三人行教育網(無日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誰提出的?。取自:https://www.3rxing.org/question/e513ac3c0d24152874.html
馬良(2019)。教育之美:老師掌中的24個度。臺北:崧燁文化。
新華網(2019)。立德樹人,習近平這樣闡釋教育的根本任務。取自: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19-03/18/c_1124247058.htm
論語大講堂(2020)。道器要並重/閑說《論語》為政篇24。取自: http://www.excel-jiqiao.com/subject/mieecktx.html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