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啟剛:電子體育要健康發展 政府須有策略投放資源

「中國內地是電競最大的市場,香港應與大灣區合作,舉辦電競聯賽、設立培訓機制,策略地思考電競的發展。」霍啟剛說:「內地已認可電競從業員是一個行業,我們應思考如何把市場做大,而不僅是跟政府爭取資源。」

浸會大學周四(27日)發表香港電子競技發展研究調查報告,浸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發展)兼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教授鍾伯光教授表示,超過七成受訪者支持香港發展電子競技,惟公眾對電競發展認知不足;特區政府對電競行業的政策支援亦不足,在亞洲各國致力發展電競業,加上電競將成為明年杭州亞運正式比賽項目,政府制定電競發展策略,實在刻不容緩。

鍾伯光教授(右)認為,電競業要能夠在香港發展,關鍵是社會要接受它能夠培養年輕人成為專業人士。
鍾伯光教授(右)認為,電競業要能夠在香港發展,關鍵是社會要接受它能夠培養年輕人成為專業人士。

電競項目參與亞運受歡迎

同一場合,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主席霍啟剛、2018年代表香港參加印尼雅加達亞運電競項目的何浩楠,以及《英雄聯盟》(LoL)電競高手、前職業女子電競選手石凱儀(夢兒)等分別談到本港電競行業的現況和期望。

霍啟剛呼籲電競業積極開展包括與商界、學術界在內的跨界別合作。他表示,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成立的初衷,是拉近電子體育與傳統體育項目的距離,2018年亞運會的電競示範項目,是該會與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OCA)一起舉辦的,「當時也不過是『摸着石頭過河』,大家都不知道怎樣做,於是作為『示範項目』參與亞運,結果卻很受歡迎;無論是傳統體育界,還是亞奧理事會,都認為這是一條可以探索的路。然而,『體育』始終是有規有矩的,現在電競市場發展蓬勃,怎樣加入體育競技的元素,怎樣加入傳統體育競技的生態圈,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希望可以發揮橋樑的作用」。

他續指出,電競產業的範圍很寬廣,年輕人除了當選手出戰賽事外,還可以參與製作、當導演、記者、旁述員等,都可以「衝出香港」。「我們也組織亞洲聯賽或大學生聯賽,其實也是參照傳統體育競技的模式,希望電競業能有整體的發展」。

奧運設5項虛擬系列賽

霍啟剛認為,輿論引導對電競發展也很重要,因此該會與體育記者協會合辦培訓營,當中也加入電競的內容,「這是長期的工作,但我覺得需要做」。

「電競何時入奧(成為奧運項目)?我當時沒有答案。我去瑞士跟國際奧委會(IoC)開會,IoC最近宣布設立奧運虛擬系列賽(Olympic Virtual Series),包括棒球、單車、賽車、賽艇及帆船5個項目,我認為這是好的開始。」霍啟剛指出,IoC曾提出,電競選手訓練程度和比賽強度,可以比擬傳統體育的參與者。「我認為,既然國際奧委會都承認,我們可以看看電子運動可以怎樣向前行」。

「另外,FIFA(國際足協)已經開始了FIFA eNations Cup,就是想在全球200多個地區足協裏,成立一個大型的、(線上線下)平行的世界杯。亞洲是全球最大的電競市場,亞運會、亞奧理事會在這方面走得較前,2012年的杭州奧運會,也都是本會與亞奧理事會合作舉辦真正的獎牌項目,參與的運動員也都是香港隊的一分子。」他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契機,(特區政府)在政策上,除了(撥款)1億元支持發展電競外,還可以多做一些,因為1億元遠遠不夠發展出一個健康的生態,還需要資金做製作、轉播、培養人才等,都需要長遠打算,不是撥一筆錢,讓人申請便完事。」

「中國內地是電競最大的市場,發展也很快,香港應與大灣區合作,舉辦電競聯賽、設立培訓機制,策略地思考電競的發展。」霍啟剛說:「內地已經認可電競從業員是一個行業,我們應思考如何把市場做大,而不僅是跟政府爭取資源」。

亞運代表妙喻電競:愛踢波不等於足球員

2018年亞運香港電競代表何浩楠分享個人感受直言,香港人以為「打機」便是「電競」,但一個喜歡「踢波」的人,並不等於一名足球運動員,因為後者涉及競賽。

2018年亞運電競代表何浩楠(左)認為,電競選手的收入差距可以很大;電競人才應該及早培養。
2018年亞運電競代表何浩楠(左)認為,電競選手的收入差距可以很大;電競人才應該及早培養。

他指出,「電競」是一個龐大的行業體系,香港如果想發展電競,有關方面必須向公眾發放清晰的資訊。同時,香港的電競普及程度不如外國,他主張把電競融入生活中,例如多舉辦本地聯賽、多作輿論推廣及多提供學術課程、設立一個代表性的機構,全面統籌香港電競業的發展,以培養和留住人才。

何浩楠認為,「兩文三語」的環境、資訊科技的普及程度、網速等等因素,令香港很適合發展電競。他以「明星」來形容電競選手的收入,由月薪僅數百元(人民幣,下同)的「青訓」成員,到過百萬元收入都有,關鍵是看個人。

導師:愈來愈多女性對電競感興趣

外界一般印象是,電競選手都以男子為主,女性參與電競,與男性選手有沒有分別呢?前職業女子電競選手石凱儀(夢兒)認為沒有分別,以她擅長的電競《英雄聯盟》為例,就有女子職業賽,她自己目前也執教多個電競興趣班,並樂見愈來愈多女性對電競產生興趣並取得佳績。

前職業女子電競選手石凱儀(夢兒)認為,女性也可在電競比賽取得佳績。
前職業女子電競選手石凱儀(夢兒)認為,女性也可在電競比賽取得佳績。

鍾伯光教授認為,電競業能否在香港發展,關鍵是社會是否接受電競是生活的一部分、產業的一部分;電競能否成為學界正式比賽,可以培養年輕人成為專業人士,如果社會能夠認受,這就是電競發展的方向。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