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將盡,又到財經版重提”Sell in May and go away”這個說法之時。
在股票市場流行超過半世紀,這句話的下半句有不同版本,有的說9月買,有的說10月買,大概就是避開股市半年,在春末離場到秋末回歸吧。
神奇的Sell in May之說
驗證此說,要看的是由11月到4月的股市回報,跟5月至10月的是否有明顯分別。
20年前,有兩位經濟學者在一份著名期刊發表了一篇文章,詳細分析了幾十個國家的數據,發現在幾乎所有股市,5月至10月的回報都比其餘半年要低,而且經常見紅,其中尤以歐洲股市最為明顯。
市場上一般的異常現象,如什麼月份或日子回報較高之類,往往曇花一現,因為只有利可圖,投資者就會把握機會,大隻的蛤乸終會被消失。Sell in May的神奇之處,在於傳媒年年提及,投資者個個知曉,但效應一直揮之不去,由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完全沒有減退跡象。那篇文章刊登以後,一直有學者專家跟進,結論大致不變。
綜合大量數據的計算,兩個半年回報的差距,平均接近一成,絕非小數目:例如11月至4月這期間總回報為9%的話,5月至10月總回報就是負1%。長揸一年的回報,則大約等兩個數字的相加,亦即8%。
股票夏天回報差,冬天回報特別好?
要從異常現象取利,通常都涉及頻密交易,理論上可以賺錢,但考慮到手續費等成本以後,往往就無利可圖。Sell in May的另一神奇之處,是投資策略簡單得很,只需在一年內買賣各一次,交易成本微乎其微。那篇文章就為義大利股市做了一個模擬計算,由七十年代長揸至九十年代,投資總回報約20倍,但若果每年只在11月至4月間持有,回報差距在複息的威力下,投資總回報竟有過百倍。
Sell in May之謎,證據頗為確鑿。何以夏天股票回報特別差,冬天回報特別好?學者專家創意無限,多年來提出過的解釋包羅萬有,從季節性情緒起落影響投資意欲,到暑假投資者各散東西交投淡靜,眾說紛紜,至今仍未有圓滿解釋。
回歸現實,大家應否在此時賣掉手上股票,等中秋節以後才再次入市?掃興的答案,是也許香港股民一年到晚都勤於炒股,香港股市一直是Sell in May效應的例外,回報無分季節,從來冇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