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發現:良好的親子關係與溝通 是新常態下學生學習時身心健康的關鍵

長時間的抗疫和停課,讓學界歷盡挑戰。學校和家長為學生網上學習所提供的機會和支援,不但可以克服社交距離,逹至「停課不停學」,亦啟發了復課後重塑教育的機遇。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教授,與教育政策與社會學部副教授陳鐘榮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於周二(3月30日)下午發布「數碼素養360」的第五期研究報告, 分析停課前和停課期間,各種家長管教行為如何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福祉,以及家長管教行為會否受不同的家庭社經背景和學校因素影響。 研究亦提出有利子女學習的家長管教行為,以及照顧不同家長需要的管教支援。

停課期間的親子關係

研究團隊邀請了香港中、小學的家長和學生參與問卷調查。研究共收回超過1613份中學家長及770份小學家長的有效回應,但只有932份(58%)的中學家長問卷和186份(24%)的小學家長問卷能與學生問卷匹配以進行關聯分析。家長問卷調查了家長在停課前和停課期間與子女和教師的互動情況,以及在停課期間對子女學習的整體壓力水平和憂慮。是次問卷調查於2020年6月中至7 月中進行。

1.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子女身心健康和福祉最重要的支持和保護因素
調查發現家長與子女及學校互動溝通的程度有很大差別。團隊從中學家長的數據中歸納了四種家長管教行為模式,分別是:對所有互動項目皆為極低度參與型、重點維持親子溝通型、較平均水平更高度以孩子為中心的親子管教型(即監管子女的網上活動和協助他們做功課)、以及高度參與子女和學校互動的全面支援型。小學家長的管教行為模式亦可分為四類,與中學家長相似,但小學家長整體管教的參與度較中學家長高,四種模式都會對子女提供一定程度的幫助。

團隊亦研究在停課期間,各項家長管教因素與子女學業、社交、情緒及身心健康和福祉的關係。研究發現,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對子女最有利的單一要素。當父母自覺與子女關係愈親密,孩子在停課期間表示有所獲益的程度愈高,如網上學習自我效能感、獲得數碼能力技能、參與網上學習活動、以及對數碼學習工具的實用性均有正面評價。親 子關係愈良好,子女愈少使用數碼工具進行網上社交及娛樂。數據顯 示,家長如在停課期間協助子女做功課,其子女覺得數碼學習工具的實用性較低。這並不代表兩者有因果關係,但某程度上反映了家長的干預未必會帶來預期效果。

2. 家長多參與學校活動,能鼓勵子女參與更多網上學習活動,以及提升他們自覺對數碼學習工具的實用性
中學家長的數據顯示,家長參與學校活動愈多,帶來的正面影響也愈顯著。家長在停課期間參與學校活動,對子女參與網上學習活動和自覺數碼學習工具的實用性具正面影響。這可能是由於家長透過參與這些活動,更了解學校的計劃和安排,從而更能為子女提供適切的幫助。分析結果亦顯示,家長與教師於停課期間的溝通會影響子女對網上 學習障礙的感知。這或反映出當教師發現學生遇到網上學習的困難時 ,會主動聯絡家長,反之亦然。

3. 來自較低社經背景的家長更傾向於參與學校活動及與老師溝通
研究發現只有全面支援型的家長會較大程度參與學校活動及與老師溝通。不論是中學或小學,這類型的家長在停課期間都有較大機會遇到經濟上的困難,這反映出較低社經背景的家長更有可能倚賴學校在教養子女方面的支援。

香港大學團隊建議,家長對子女的了解、體諒、情緒支援和鼓勵,有助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福祉,這較於管教功課更為重要。
香港大學團隊建議,家長對子女的了解、體諒、情緒支援和鼓勵,有助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福祉,這較於管教功課更為重要。

4. 教師網上教學準備度及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的重視程度,可減低學生在停課期間對復課的憂慮及受網絡欺凌的機會
調查發現停課期間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福祉的三個顯著因素為:網上互動學習頻率、對復課感到憂慮,以及有否網絡欺凌經歷。在學校層面,教師設計及實踐網上教學的自我效能感愈高,學生對復課的憂慮愈少;教師愈重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學生參與網上互動學習的頻率愈高;教師愈常使用即時通訊軟件進行教學及溝通,學生參與網 上互動學習頻率愈高,經歷網絡欺凌機會亦愈高。最後一個結果並非因果關係,而是表明教師在發現有機會出現問題時更有可能主動溝通 。

5. 有效的中學電子學習計劃和策略,預測停課前家長與教師溝通較多
停課前家長教師溝通的程度,在不同學校之間存在很大差異。這些差異源自學校領導因素方面是否具有效的電子學習計劃和策略。

新常態學習的建議

就以上研究結果,因應新常態帶來的挑戰,團隊對不同持份者作出以下建議:

1. 父母:家長對子女的了解、體諒、情緒支援和鼓勵,有助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福祉,這較於管教功課更為重要。建議家長多與子女、老師和學校溝通。

2. 學校:加強電⼦學習策略,並提供教師專業發展,從而促進實 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與家長建立更多的溝通機會,讓他們了解學校的網上學習安排和期望。與非牟利機構和社區組織合作,為家長提供數碼世代下的家長教育,這對來自較低家庭社經背景、需要特別支援的家長尤其重要。

3. 學生:在網上學習時遇到困難或網絡危機,要與父母溝通,並主動向老師和學校領導尋求協助。

4. 家長教師組織:提供管教支援和良好做法的實質建議;尋求政府和社區於家長教育和支援上的(數碼)資源。

5. 非牟利機構:與不同持份者進行溝通和合作,以幫助家長適應新常態。

6. 政策制定者:為家長提供更多如何在新常態下教養孩子的支援 ,包括建立一個為家長提供不同支援服務(由政府及非政府組織提供 )的數據庫,並協助宣傳,以及促進父母與學校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 溝通。

關於「數碼素養360」

長時間的抗疫和停課,讓學界歷盡挑戰。學校和家長為學生網上學習所提供的機會和支援,不但可以克服社交距離,逹至「停課不停學」,亦啟發了復課後重塑教育的機遇。「數碼素養360」以360度全方位開展研究調查,並已得到學術界、家長、專業和社會團體的支持,旨在匯聚香港中、小學於停課期間及復課後的經驗和需要,以發 展整體行動的能量,讓身處數碼年代的中、小學生,提供更佳的教育機會,包括數碼能力和學生的身心健康,並能在不斷變化的數碼科技世界,應付生活每一個環節。

是次研究結果是基於在2020年6月至7月復課期間,從「數碼素養360」研究計劃所收集得的數據。首四期研究結果分別於2020年7月20日、8月25日、 11月3日及2021年1月19日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