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性不及女性長壽?

男性較封閉自己生活圈子的模式,會否是影響到男性不及女性長壽的其中原因呢?

鑑於人口老化日趨嚴重,社會各界對這個議題也日益關注。對政府來說,最大的關注點很可能在老人福利和醫療開支上,相信在往後五至十年時間,這些開支會不斷增加,長遠來說,它會成為政府庫房一個巨大負擔。

對我一直關注大眾健康運動的大學老師來說,人口老化會促使我對長者的健康體能和運動習慣產生更大興趣。無可否認,「年紀大,機器壞」這個俗語有它的道理。正如生、老、病、死是大部分人都經歷的自然過程,但我們同時要明白到在這些過程中,我們可以透過一些積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來減慢身體機能的退化速度和提升老年階段的生活素質。

對長者來說,要維持較佳生活素質的其中關鍵,是長者能夠有足夠體力去應付自己日常起居飲食的基本要求,包括步行、簡單煮食、如廁、洗澡、簡單照顧自己的家務工作。換言之,自己可以不需要依賴別人照顧而能夠自己生活。

保持體能 能應付生活

長者這個自我照顧起居飲食的能力,跟他們的功能性體適能有關。外國也有不少研究針對這方面,其中部分是透過一些簡單測試,來了解長者的功能性體適能在不同指標上的水平。

在香港,這方面的研究較少,因此最近我得到本大學一筆研究經費,開始着手在港九新界各長者中心,招募一些長者參加一系列的功能性體適能測試,主要目的是希望可以利用這些測試結果,來建立可以反映香港長者的功能性體適能的常模,而這常模除了可供本地有關長者服務機構參考外,還可以用作跟外國同樣的常模比較,了解本港長者在這方面的水平跟外國的相差有多遠,但在招募長者中,遇到最大的困難是找不到男性長者參加測試。

據長者中心負責人的經驗,男性長者多不喜歡出席社交活動,對這些公開研究測試,也較女性長者表現得冷漠,究竟這種較封閉自己生活圈子的模式,會否是影響到男性不及女性長壽的其中原因呢?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鍾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