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2月以來,香港市場仍未走出困境。雖如筆者預期大市在1月下旬見頂,並反覆調整至4月4日出現低點,惟大市其後只在區間作出窄幅整固,仍未能出現突破,展現新方向。由2017年開始美元便出現單邊下跌,步入2018年首季,美元在低位橫行整固,4月下旬更出現回升的勢頭,這可能是預示未來環球經濟充滿風險。
傳統上,一國的貨幣走強能反映該國的經濟轉強。反映美元走勢的美匯指數是由美國聯儲局每天公布的貿易加權匯率,主要由歐元、英鎊和日圓等貨幣組成,簡單而言便是美元跟全球最主要的貨幣相比而獲得的評估指數,所以美元跟這六種貨幣走勢基本是相對的。因此要真正看穿美元走勢,就宜跟其他貨幣作比較。
如上文提及,一個國家的貨幣強弱理論上跟該國的經濟強弱有關。如該國跟美國之間的貿易長期出現順差,理論上該國貨幣便應強於美元。大家所熟知的亞太區,包括中國及台灣,跟美國之間長期存在貿易順差,以人均而言,台灣跟美國的貿易順差更大,不過兩國的貨幣政策均不算是完全自由浮動。而亞太區另一個主要出口大國是韓國,因此今天便以韓元的匯率作分析。
根據韓國銀行經濟統計系統的資料,韓國的累計經常收支,由2000年時只有約500億美元,增至2015年己多於5000億美元。理論上韓元應持續轉強,但參考圖一所示2000年至今的美匯指數走勢,及圖二所示美元對韓元的走勢,大家可看到兩者基本上同步,惟2006-2007年間美匯指數橫行時,美元對韓元匯率卻大幅下降。
景氣蕭條 美元轉強
當環球經濟陷入低潮時,企業營運往往會面對很大困難,例如企息高企令企業難以融資;當經濟環境轉差,盈利減少,企業的倒閉風險升高,以出口為主導的國家貨幣便會轉弱,同時因避險需要,資金便會轉而流入美元。
圖三顯示美國投機等級的公司債利差和美匯指數的關係,可見每當中高風險的企債利差急升時,美元都會呈現強勢,相反當中高風險企債利差回落,美元便會走弱。近日大家都集中討論美國十年期國債債息升至3厘水平,但必須考慮當時是美國拍債的日子,而且數量極多。平常拍債日也會抽高債息,而今次拍債金額更是如此巨大,因此會大幅抽緊銀根,導致債息急升。這都跟特朗普的減稅政策需要大量的國債來支持有關。
但中高風險的企業債並不屬於安全資產,而是屬於投機級別,這個級別的資產對經濟動向相當敏感,也可以充分反映市場對風險評估的變化。投機級別的企業債,回報雖高,伴隨的卻是企業無力償還本金的風險。
企業債對美元的影響
如單看美匯指數,由於是跟各國的經濟相對的,因此啟示性不大。惟參考2000年或2008年的情況,當企債利息急升的同時,美匯指數亦轉強,便不能輕視當中的風險。當企債息上升,美匯指數亦同時上升,除了其他國家貨幣走弱外,美國的實質利率也會同步上升。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時,美元因成了避險資產而出現明顯升值,投資者當時買入美元,便可享受美元升值的好處及當時高企的美息回報,同時環球市場資金便會進一步收緊,相關風險不得不防。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