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上科技對任何行業及企業猶如披上溢價保證。老實,科技進步,任何企業只要用電腦化、電子化再加以提升,可予包裝一番。說得白一點,懂得想像、脫離現在框框,想得遠一點,添一點說故事能力,很多公司都可實現自我提升溢價,問題在於做與不做,能否跟時代節拍進步而已。
中國平安(平保)(2318)是好例子,不論股價表現及估值均屬內地金融股之冠,在騰訊控股(0700)作為幾乎是本港唯一一隻科網股,估值貴得驚人,部分投資者開始覺得應否將平保當騰訊以外的科技股看待。不能否定平保展示作為企業的視野。正當企業管理層或糾纏於一、兩年營運數字表現,平保看的已是5至10年後發展,由搞網上金融到不斷擴大相關範疇,劃分出金融科技業務及建立所謂生態圈。觀乎分析員給予平保目標價不論80、90或100,平保金融科技業務實際價格只佔股價幾塊錢,但每股僅僅值幾元項目,市場願給予的溢價足夠跑贏很多對手。
銀行數碼化的成效
區內很多金融機構都談科技,數成功例子不得不提星展銀行,其股價在新加坡續創新高,年內升44%,成東南亞市場最高市值公司。其魔術捧不是大搞按揭、低息爭客或貸款增長,跟平保一樣是科技故事。星展早前搞科技日推介會,向分析界及投資者講解幾年來銀行推進科技應用成績。有別於平保的高談生態圈、平台開放等,星展簡單地將銀行傳統及電子數碼銀行用戶劃分,列舉兩組數字比較。來自本港及新加坡零售及中小企客戶總數逾500萬名,數碼化銀行(digital bank)用戶兩年前約190萬名,今年增至230萬名,但收入佔比升至60%。投資者對銀行股着重成本相對收入比率及股本回報比率,按星展數字,數碼銀行客戶的成本相對收入比率僅34%,較傳統銀行客戶的低21%,股本回報更有27%,較傳統銀行回報高8%。只要銀行續提升數碼銀行用戶佔比,成本比率續有下降空間,回報率續提升,增派息空間。
據悉星展單在印度的虛擬銀行有170萬名客戶,省卻開實體分行成本,在當地定存息較同業高1厘。此外,在新加坡和香港,佔比36%的數碼化銀行客戶已為集團帶來53%收入比重,盈利貢獻比率達63%,單計香港,數碼化較傳統客戶盈利高1.1倍,充分體現何謂「慳到即是賺到」。星展所做的或區內銀行亦有涉獵,但其聰明之處在於運用數字劃分,令市場對為科技所付溢價更科學化、客觀化、合理化。滙豐控股(0005)和更多銀行可以學,簡單拆一拆數字,隨時發現意外驚喜。科技令亞馬遜貝索斯(Jeffrey Preston Bezos)身家過千億美元,令很多企業獲更高估值溢價,誘因實在太大,亦令科技熱潮只會繼續推向瘋癲。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