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良方──賢人政治

正所謂能者居之,賢人政治既有正確性。不論制度如何理想,若缺乏與其配合的人才,徒然矣。

自從西學東漸,我國不迭興起民主運動,學術界自是對西方民主推崇有加、坊間民眾更是沉溺于此。時至現今,我們自始齔之年學習西方的語言,研讀西方的書籍,承受西方的價值觀。所以,在我們眸子裏,一切西方論調彷彿都是理所當然。加上華夏帝制之崩壞,以致西方民主成為時代洪流,群眾視之為勢所必然、甚至默認為不可抗逆的唯一治世之道。然而,我們身處新時代,卻安於隨波逐流,不再嘗試發掘新的可能,豈不冤乎枉哉?如此盲從,我們豈能創造下一個新時代?世界豈會進步?事實上,西方民主不過是他方制度,並非於世界各地皆可行之有效,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早已說明此點。而且,古往今來,多少西方學者痛陳民主之大弊,可謂言之鑿鑿。可惜,我們卻掩耳盜鈴,迷失在民主的無何有之鄉(烏托邦)。

盧梭認為,小國寡民是民主國家的必要條件。(Wikicommons)
盧梭認為,小國寡民是民主國家的必要條件。(Wikicommons)

古時雅典僅有約30,000名公民,直接民主尚且未能大行其道,故將其套用於現代的可行性更為零。這也是一眾民主論者所公認之事實,在此我不作多談。諷刺的是,從「民治」的角度出發,雖然直接民主匱乏可行性,但確有其正確性;代議民主則兩者皆無。民主理論先驅盧梭指出,「民治」是民主的核心概念,即非人民直接管治不可。人民作為國家的主權,必須親自立法,且其意志不能被代表。所以,代議士從不應存在,而政黨政治只是綑綁民意的手段。無可否認,代議民主確有違民治精神。盧梭認為,小國寡民是民主國家的必要條件。

民智亦是實踐民主的一大障礙。美國哲學家肯恩.偉伯將人類分為6層意識階級。首5級者認為眾人皆醉我獨醒,並堅持己見、甚至排斥異己,社會紛爭也隨之加劇。要讓社會邁出步伐、掀開新一頁,需要第6層意識階級──「整合」(integral)者執政。然而,目前這些能人佔總人口不足5%。換言之,當今民主制衍生出的種種弊端,乃其他95%次級人民的汗馬功勞。奢望他們能選出才德兼備的政治家,倒不如指望那5%的潛力者──這就是精英政治,亦即賢人政治,《超級菁英論》認為的治世良方莫過於此。正所謂能者居之,賢人政治既有正確性,亦具可行性。

政治精英比制度重要

民主古國希臘中極負盛名的智者如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師承一脈,都不相信民主。他們是當地的孔孟聖賢;巧妙的是,此三人與孔孟之遠見不謀而合。儒家主張「人治」,相信賢君德政;希臘三人亦為精英主義者,柏拉圖更提出了「哲皇論」。古希臘可說是民主的發源地,但當中最為震古爍今的三大智者皆不認同民主制,甚至斥之為暴民政治。近代更有政治家以身力證賢人政治的顯著效果──李光耀治下新加坡的成功,訴說了一切。他認為,優秀的領袖人才無法在選舉中自然產生,因為民主選舉把選拔人才變成了電視比賽秀。懂得取悅選民、迎合大眾者,往往可能是繡花枕頭,而非賢能的管治者。道理顯淺──最好的電視演員未必是最好的政治領袖。且慢,何以智者們、偉大的政治家都反對民主,豈不怪哉?非也,怪者乃民主。不論制度如何理想,若缺乏與其配合的人才,徒然矣。反之,只要有人才配合,即便是獨裁政治,也能行之有效。因此,人才比制度更為重要。唯賢人政治,方能解此困局。

李光耀以身力證賢人政治的顯著效果(亞新社)
李光耀以身力證賢人政治的顯著效果(亞新社)

我並不完全否定民主精神,但這不適用於現階段人類。與共產主義同理,這實在過於憧憬人性的美好、烏托邦之虛渺。況且,形式上的平等乃實際上的不平等。為何能人的收穫、待遇、甚至決策權(投票數量),與普通大眾無異?智者行事,卻得徵求庸人的同意,這可不滑稽嗎?其實,民主的實踐即為眾多愚人的獨裁。在民智成疑的情況下,群眾根據自己的無知迫使少數睿智的人服從,並剝奪了智者以遠見服務社會的自由。這是民主自由嗎?不,這正解釋了古希臘三大智者擔憂的「暴民政治」。既然如此,我們何不挖出民主的獨裁心臟,全面實行賢人政治?

原文摘自《士子論道──兩鴻鵠雲遊邱壑》,本社獲授權發表。


作者簡介:

廖浩鍇(Ho K.V. Liu),字抱玉,號帝江、驚鴻,筆名浩林。吟遊詩人、專欄作家、《超級菁英論》作者。現為大學生,目前留學英國,先後於當地傳統名校攻讀政治學、社會政策及國際關係。90後,尤痴愛中國文學,喜好創作詩詞歌賦,理想是匡正禮樂、扶持社稷。人生第一本拙作為《士子論道—兩鴻鵠雲遊邱壑》,最喜愛自己的文學作品為《香冷兮歌》。目標是成為政治理論家、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並成為尼采《超人論》中的第一人。

參與多項社會公益事務及公職:香港青年學生組織莘火言碑會長,香港菁英會屬會學界菁英理事。

所屬機構:明匯智庫,城市智庫

周梓城 (Chow, T. S. A.),筆名梓筆語,現正就讀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三年級。90後,熱愛思考,愛好閱讀有關人文社哲的書籍。理想是投身教育,創立一間思考與應試並重的學校。目標是能融合跨學科知識去尋找世界運行的規律。

曾參與多項社會公益事務及公職:香港大學生義教組織星說創辦人,香港大學生資訊平台格仔圖創辦人,香港青年學生組織莘火言碑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