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的一場舉世觸目圍棋三局賽,中國棋王柯潔決戰人工智能AlphaGo,首兩局柯潔都輸了。這個賽果並不令人驚訝,雖然早前柯潔曾經說過AlphaGo贏不了他,但在人機大戰之前,本來排名世界第一的柯潔,已因在其他比賽中輸了棋,等級分下降,把世界排名第一的桂冠,拱手讓了AlphaGo。這次的決賽,也只是世界第一贏了世界第二,賽果實屬正常。
問題在,如果柯潔全戰皆北的話(機會很大,連棋聖聶衛平在比賽前都預測他會三局全輸),以後圍棋的排行榜,冠軍就很難再有人類的份了,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真真情何以堪。然而,就像聶衛平所說的:「棋手只能戰死,不能被嚇死。」人與電腦,原本就各有所長。人工智能最大的優勢,是強大的分析計算能力,擅於解答問題;而人類的最大優勢,是創意,是擅於提出問題。
人類擅於提出問題
就如著名的四色定理,早在1852年,已有人提出這樣的猜想:只需要用四種顏色,就足以給每幅地圖着色。但以當時的計算能力,要證明這個猜想是否正確,卻非常困難,以致一直沒有定論。直至1976年,電腦用了1200個小時,做了100億個的判斷,數學家才得以證明這個猜想為真。定理的構思是由人作出的,但證明則要靠電腦。
象棋定理的證明,也一樣的難。自宋朝開始,中國象棋界大致認定,若執後手的話,用順手炮的着法,可以抗衡先手行中炮的優勢。到了明清兩代,陸續有人提出,只有用屏風馬,而非順手炮,後手才可以抗衡先手行中炮的優勢。同樣的,提出這種說法的人,當時都未能提供確實的證據,證明自己的猜想為真。經過了幾百年的驗證,直至近代,才確認了,只有用屏風馬,而不是順手炮的着法,後手才能抗衡先手行中炮的優勢。以往要用幾百年的經驗累積,才能證明一個猜想,而現在由於電腦強大的計算能力,已可迅速證明人猜想是否正確。
決定那一種着法時,棋手是根據自己過往的經驗及臨場的計算,而電腦則以強大的運算能力,選出最有利的一步。人會累,人腦的記憶有限,在比賽的壓力下,要每一步都行出最佳着法,難度甚高;而電腦不單不會累,不受比賽壓力影響而犯錯,還有比人類強大無數倍的運算能力,因此,每一步都可以做到算無遺策。
從電腦這次贏棋來看,人工智能已經懂得深度學習,與人的智慧比較,又大大拉近了一步。目前人比電腦優勝的,是人的創意,會猜想,會提問,會借助電腦的優點來為自己做事。然而,有了這樣強大的工具,並不表示人類從此就高枕無憂。著名科學家霍金擔心,若人不善用人工智能,就很有可能會被人工智能控制,陷入悲慘的境地。
機械人願意馴服?
這個絕不是杞人憂天。人工智能愈來愈聰明,如果有朝一日,機械人聰明到懂得提問,甚至懂得提出那些大哉問,如:「我是誰?」「誰創造了我?」「誰創造了人類?」這類問題時,科學家能否駕馭這種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實在很有疑問。尤其是當機械人發現,人類這個物種,生理心理都容易生病,不單會彼此傷害、殺戮,還會自毀、自殘。即使先進得上能飛往太空,下能潛入深海,但對自己的出處,仍然茫無頭緒,人類到底是被造之物,還是原子隨機踫撞而來的產物,幾千年來仍然爭拗不斷,沒有定論。對於人類這種充滿瑕疵的物種,機械人是否願意馴服,實在令人擔心。
人工智能是一把雙刃劍,若毫無節制地發展,人類面臨的,將是一場豪賭。最怕的是,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賭,只看到人工智能帶來的各種利益,而對它的潛在危機毫無所覺。所謂輸錢皆因贏錢起,若人類繼續貪勝不知輸,人工智能很有機會如霍金所言,是人類文明的終結者。
圍棋的人機決戰,即使柯潔三局皆輸,人類也只是輸了圍棋這一個領域,這個我們還輸得起。然而,在讚歎人工智能是何等奇妙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好好提問:人類有什麼是輸不起的?
擅於提問,不就是人類的最大優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