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展(0823)以230億元出售17個商場項目,再引起社會關注。領展開香檳,商戶好擔心。的確,之前領展旗下商場好幾次易手後,新業主部分做法頗惹爭議,相比現有屬於旗下本港屋邨商場的租戶,可能還是覺得領展好一點。
交易公布後,議員高調表達關注,更大呼政府要介入,撇除程序上的姿態行動,其實意義不大。事到如今,政府還可以做些什麼?資產項目早就拱手相讓,調轉若今次是由政府以相同價錢重奪這批項目,非議聲音隨時更大。商戶當然擔心被趕或遭大幅加租,但業主在商言商,一切着重回報,良心不值得租出;租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某小店老闆說得好,怪不得領展,只怪政府當初恨錯難返。
領展上市後患無窮
十幾年前拆售屋邨商場組合,鬧的只有一個盧婆婆(盧少蘭),事隔多年,鬧的幾乎是全港市民。政府當年是否過分高估財赤問題,連房委會亦計出一條驚人數字,等於要社會接受不拆售商場、就不會有能力支持公屋興建的假設。當然,以當時環境,套現以提升收益,言之成理,但政府賣得撇脫,一股不漏全數清袋,到底是純粹財政上的商業考慮,或為造就首隻房產信託基金上市而作出相關決定?事後看來,將大批屋邨商場出售,即使按當時環境屬於正確商業決定,但必然是絕對錯誤的社會政策決定。試問,商業運作原則及股東回報考慮,怎可能與屋邨中低下層的福祉取得平衡。當年若有人肯再三考慮以上問題,根本不會發生現在的問題。
自領展上市以來,基金單位表現升幅驚人,但領展亦未必有癮。還記得上市未幾,走出一間孩子基金TCI入局,被窮追猛打要提升回報。之後管理層轉過幾次,回報上完全滿足基金持有人,但一路賺卻一路捱鬧,企業形象某程度上有所損害,既然如此,倒不如借策略檢討為名,逐步淡出為實。似乎領展只會保留好幾個本港核心商場,繼而投放資金放眼其他項目及區內市場,實行打造為一隻亞太區為主的房產基金。
領展一役,政府輸得太傷,除領展股東外,其實甚少贏家。基於分拆商場沉重教訓,若政府再面對多一次龐大財赤壓力,某程度是限制將來可處理方法。記得十幾年前要提升收益以平衡財赤,政府除把五隧一橋證券化外,還想過將海洋公園、機管局等上市,甚至連水務也被打過主意,幸好財政盈餘來得太及時。對於已售多年的商場,屋邨社群部分所受影響,政府要擔起公義,唯一只能盡量在相關屋邨商場附近另起爐灶。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