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文灼非
整理:李拓華
圖片:灼見名家、黃錢其濂提供
黃錢其濂是公務員的元老級人物,去年本社舉辦灼見名家周年論壇,邀請了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擔任主禮嘉賓,當她見到坐在鄰座的前上司,馬上主動去打招呼和合影,在致辭時也特別提及她,可見黃錢其濂的份量。最近本社專程到愉景灣採訪黃太,請她分享如何學好英文這個一直很多人關心的課題。黃錢其濂數十年的學習、教授英語的心得,侃侃而談,洞見甚多。
生於上海,年少移居香港後就讀拔萃女小學、拔萃女書院,其後考入香港大學英國文學系。1961年畢業後,與多位同學在當年剛創校的聖保祿中學(St. Paul’s Secondary School)執起教鞭,教授高年級英文,亦曾經應邀到新法書院、九龍利瑪竇書院(現稱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利瑪竇)等學校任教。她最為人熟悉的是在港英政府任職高官,更在回歸前成為最後一屆立法局議員。
黃錢其濂在回歸後移民外國,近年回流,再次活躍於英文教育。憑多年教學經驗以及英文上的造詣,她對英文學習固然有一套獨門心訣,對英文教學的熱情亦在言談間表露無遺。不過她眼見數十年來香港人的英文水平和學習風氣每況愈下,在訪談中也多番歎息。
心訣一:萬事起頭難 良師不可缺
她笑言,教英文可不是一件隨便的工作,並不是當過政府高官就可以教好英文。在香港,由於英文是第二語言,教英文就更需要特定的訓練,並輔以經驗。對於學生來說,萬事起頭難,能夠在初學階段就遇上一位好的老師指導十分關鍵。就算是幼稚園和小學的英文教師,都應接受正確的訓練,對英文有足夠豐富的認識。學校亦不應吝嗇以高薪吸引高素質的教師,好讓學生打好基礎,否則誤人子弟。
黃錢其濂認為,英文教師應先培養學生對學習英文的興趣和正確態度。她提出,學習語言要有四心:開心、用心、小心、恒心。如果學生只是覺得被迫去學,那只能是弄巧反拙。要學得開心才有動力繼續學習。尤其初學的小孩子本身是好學的,如果教師懂得些心理學,就更能知道如何吸引他們。她又解釋道,小孩經常三分鐘熱度,往往今天學了明天就忘記,忘記了就容易失去興趣,故一定要準備一些節目去培養他們的恒心。由於小孩都較受朋輩影響,所以有時不妨加入一些競爭元素,例如比賽,使學生能夠互相鼓勵鞭策,慢慢積累學習的動力。
除了四心,還要有三不怕:不怕難、不怕錯、不怕醜。「當學生的時候不錯,難道等到以後才錯嗎?」。黃錢其濂續說,語言是用來溝通的,外國人不會介意你說錯,就怕你不說,好心的更會善意提醒你,所以不須怕醜,要放膽多講。不過如果作為老師,處理學生的犯錯時就該小心。她的原則是,向學生講解錯誤時不會指名道姓,令學生難堪。
心訣二:須按部就班 宜多讀多寫
至於該怎麼教,黃錢其濂認為教師必須因應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採用不同的教法。大致上可分為初、中和高三個階段。
初級在香港來說大約指幼稚園和小學的時間。黃錢其濂覺得在這階段要訓練學生聽得準確,所以默書(dictation)很重要:「dictation不用背誦但訓練耳朵,聽到甚麼就寫下來。這對小朋友學習英文很基本,學習listen carefully(小心聆聽)!」她謂中國人造字有巧思:「『聽』字有心,聆聽是要用心的;聰明的『聰』就是耳字旁,聰明要靠耳朵。」另外她亦提倡朗讀(recitation),認為朗讀令學生更易「入腦」,對學好發音尤有幫助。她感恩她的一位小學老師對朗讀的發音要求一絲不苟,每一句都要讀得準確無誤方休,為她打好良好的基礎。她笑稱,當年背誦過的詩句到現在還記得十分清楚。
至於中階的英文學習,黃錢其濂主張要多閱讀、多寫作。她認為閱讀不是胡亂地甚麼都讀,否則最後只能是「半桶水」。她提到,外國學校在學生閱讀時常會問學生為何喜歡書中的某一段或某一句,這對香港學生的閱讀方式甚有啟示。她覺得學生不需要介意花幾星期甚至三數月讀一本書,慢慢去了解自己為何會喜歡讀那本書。閱讀的目的應是瞭解作者的寫作方法和風格,同時學習當中的語句結構,故事情節反而是次要。她舉例說,很多學生都喜愛幽默,但如果要用英文去理解幽默就比較困難,因為各個種族對幽默都有不同的角度,但當你閱讀得多就漸漸能懂了。
除了充足的閱讀,學生亦要多寫作。她補充說,要寫好英文,學會正確的文法和語句結構是必須的,而平時的閱讀也會成為寫作的養分。她說中文寫作也是同理,例如她讀魯迅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去形容一個人的志氣,她記住了,也就自然可以運用在自己的寫作裏。
黃錢其濂認為,高階的學生可以英文成為自己「揾食」(謀生)的技能(to have working knowledge of English),那便需要熟悉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英文。她舉例說,求職信要寫得簡潔,精句要突出。如果是專欄作家,要陳述個人見解,就要懂得運用多種修辭手法(figure of speech)。她說很多人都懂得分辨修辭手法,但未必知道怎樣運用。她以《納尼亞傳奇》作家路易斯(C.S. Lewis)的名句“True humility is not thinking less of yourself; it is thinking of yourself less.”為例,前後兩句均遣用相同詞彙,稍稍不同的位置,就表達出不同的意思,既寓意深雋,又不失幽默。黃錢其濂稱,這就是風格(style),很考文字工夫。
心訣三:知學習誤區 常鑽研深究
黃錢其濂亦樂於分享了她觀察到的幾個香港學生學習英文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一、注意動詞介詞搭配
中文沒有像英文裏的介詞(preposition)。英文裏動詞不搭配或搭配不同介詞就衍出不同的意思,所以學生一定要留意,舉例說put:
put on放 例:I put this on the table
put up with忍受 例:I cannot put up with you anymore
put up for安排過夜 例:I will put you up for the night
二、學習文法
中國人學英文時學習文法是必要的,因為中文和英文在結構上有許多不同。外國人錯文法也時有,但中國人常犯的錯外國人都不會錯。中國人多錯的是在介詞和時態(Tense)運用。
三、分辨好的英文
當閱讀多了,英文能力進入了較高的層次,便可以分辨和欣賞好的英文。黃錢其濂認為好的英文不一定要很複雜或用很多艱深字詞,她個人反而偏愛簡單(simple English is the best way)。例如表達同一個意思:
The noise is much abated.
The noise is less.
她會選擇後者。
四、學習英文中的特例(oddities)
黃錢其濂強調學生不能死讀書。書上寫着的很多規則和規範,往往可能與外國人日常所用有所不同,因為英語也有很多約定俗成的特例或者沒有規律的情況。
例如很多詞的發音跟拼法未必相稱:
Colonel 上校 /’kɜːn(ə)l/
Gloucester 告士打 /ˈɡlɔstə/
Wednesday /ˈwenzˌdeɪ/
又例如同一組字母序列在不同詞中有不同的讀音,如“OUGH”︰
Enough /ʌf/
Through /uː/
Thorough /ə/
Hiccough /ʌp/
Plough /aʊ/
在文法上,有時外國人習慣使用些不太規範的句式︰
I am a teacher, am I not?
I am a teacher, aren’t I?
雖然後者I–are的配搭並不符合主謂一致,但經使用日久,亦已廣為接受。
所以她建議學生宜主動多聽多記多學。
五、避免中英夾雜
黃錢其濂坦言十分討厭許多香港人說話中英夾雜,容易混淆中英詞性,犯下文法錯誤。例如︰
「我同你好friend」中friend是名詞,但該處應用形容詞。
六、釐清單數複數形式
很多學生未能掌握英文中名詞的單數和複數形式,如police一詞不加s已經可以表達眾數,而許多詞在表達某種意思時只能有單數或複數其中一種形式。換句話說,某些詞的單數和複數形式表達的意思根本就不同,如species代表種類,但specie卻是硬幣;contribution泛指貢獻,contributions卻專指捐款。
在訪談尾段,黃錢其濂建議同學可以多聽英語新聞,例如BBC News。很多學生覺得聽不明白就不願聽,但她認為只要有恒心,慢慢就可以如魚得水。她亦鼓勵大公司贊助籌組大師班,邀請著名的英語教學專家開班教授,甚至設立獎學金,吸引學生報名。她覺得香港要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雙語並行肯定是教學的目標,中文英文缺一不可。香港擁有曾是英國殖民地的優勢,學生要重拾英文的高水平是可行的。但她也強調,香港人決不能忘記中文,尤其是繁體字,因為懂繁便可以認簡,反之未必,這對於跟內地及台灣的溝通都十分重要。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