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俊:今時今日的香港需要一個怎樣的特首?

我自己也有與泛民朋友討論過聯合執政的概念,當然北京是不中聽的。

編按:公民實踐培育基金於2017年2月25日舉辦名為「領導才能ABC」論壇,講者包括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前大律師公會主席石永泰資深大律師和拔萃男書院校長鄭基恩,三位以自身經驗分享領袖所需條件,以下為田北俊的演講摘要:

很高興可以在此分享對領導才能的看法。

Anson(陳方安生)叫我選擇題目,我提出「今時今日的香港,需要一個怎樣的特首?」。以前我不會這樣想,因為什麼時候都需要同一類型領導。剛才大會司儀提及到十項條件,很學術性,像在大學上課一樣,不在此重覆。

管治要有連貫性

首先想與大家分享的是,這裏有我的前輩,李柱銘和陳方安生,當年《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在80年代是如何設計一國兩制模式呢?這是全世界首創的。由當時希望落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至今,我們已看到大問題所在,在最後幾屆政協我亦有提出:當政治架構不可由政黨運作執政,管治會出現大問題。

觀乎歷屆行政長官選舉,由董建華、曾蔭權到梁振英,換屆時只是換另一位人士出來參選,他可能有某種背景,例如工商界、公務員、專業人士背景,但他不可有團隊、班底。他出來選時次次都「一支公」出來選,拿著所謂政綱,選後再去落實,但選時沒有班底,即是說不出誰是三司司長,誰是十二局局長,選後再說。當然,選後不可能在報紙刊登招聘廣告,最終只是在相熟朋友中尋找。儘管行政長官本人與三司十二局(或將來十三局)很相熟,但他們之間不相熟、不協調,最後出來效果如何?

特首選舉時候選人沒有班底(亞新社)
特首選舉時候選人沒有班底(亞新社)

共產黨應該明白,國家成功是因為有政黨,每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出來的政策是有連貫性的。國內高鐵成功不是因為習近平,而是幾代領導前已經開始做,所以管治的連貫性是重要的。否則會出現所謂「鋪鋪清」的問題,無論特首是做五年或十年,換了一個新人,政策可以南轅北轍。例如董建華年代推出八萬五政策,曾蔭權年代可以一塊土地都不賣,梁振英年代就所有都拿出來賣。這將令市場供應及市民購買力都失去預算,所以如果中央不同意不理解,若認為因為共產黨不能來港執政,所以其他在港政黨都不可以執政,故此捉住行政長官的任命權是十分重要。

他(共產黨)認為控制特首就可以控制所有對香港的管治,這可能是真,但我不認同,最大問題是管治會出事,在這情況下無論誰做也管治不到。如果中央不在(政制)設計方面,容許特首真普選、假普選、半杯水、一杯水地產生,管治模式不改,是行不通的。

我自己也有與泛民朋友討論過聯合執政的概念,當然北京是不中聽的。難道讓你們立法主導?立法會政黨甚多,從建制到泛民,豈非成了立法主導,失去行政主導權,北京話事權何去何從?那麼要視乎高度自治到什麼程度。若來自不同黨派的70位議員,分享聯合執政的概念,但共同支持行政長官,也不一定行不通。但到目前為此,中央沒信心。現時沒信心更易理解,可能因為這一兩年出現港獨聲音。

工商界希望社會和諧

你們請我來演講可能是注意到我是建制派壞孩子。那麼我與建制派有何大分別?我認為港獨出現是因為梁振英的處事方法做得不錯,導致社會分化,令部分年輕人提出港獨。如果社會和諧,這類聲音根本不會出現。這個聲音中央是否聽到?就要視乎這屆行政長官選舉,他們是否還要一個「做到野」、強硬、「好打得」的模式?這就是我今日的問題。

在我角度而言,我會選擇一個令社會和諧的人當今屆特首。在工商界立場,和氣生財,凡做生意的都是希望社會和諧的。市民心情好的話,消費也會手鬆一點。如何達到社會和諧?除了剛才提及的特首條件,透明度、誠信、信用之外,民意我認為是十分重要的。民意如浮雲,我絕不同意。作為政治人物,民意、民調就是給你的評分、你的成績表。若有人不理會民意,就是他口頭這樣說,也不是真心的。

那麼為什麼我不太執着現有候選人的政策呢?因為梁振英這幾年來,有些政策是十分好的,例如盡力覓地建屋。唯一令我不明白的是,他這麼超然、強硬的特首為什麼土地起不出來?作為地產商,答案是沒有工人。為何不大量輸入外勞?是否因為真係怕工聯會而不做?現在土地周圍都有,但卻沒有興建房屋,就知因為工人不足。建築費由梁振英上任特首的3000元一呎,去到現在6000元一呎。樓宇也做不到麵粉變麪包。

此外,扶貧政策也做得不錯,其他政策也不是差,就算印花稅商家不是太喜歡,但也有阻嚇作用。但為什麼社會這麼分化,不和諧?就是他的處事作風。所以當其中一位候選人,事實上是林鄭月娥,說他會跟隨梁振英路線,就會令我們很擔心,甚至我也有跟她說過,可否說清楚是會學習梁振英的好東西,他的鬥爭、分化社會的手段不要學。當然她亦有難處,可能她認為要拿取建制派中比較「左」的票數,強勁作風是需要的。

「hea下hea下」有好處

今時今日的香港,一個市民關心的範疇如醫療、房屋、教育、福利、工商、金融、治安,香港都很高分,沒有一項是十分不濟的。但為何在不同民調,香港市民都是比較最不開心呢?正正不是政策問題,而是行政長官作風出問題。如果找一個「hea下hea下」的做特首,很多事情他不太執著,不會認為自己是領導就一言堂,凡事全對,對泛民、建制議員的意見都不取納,甚至迫建制派去投票贊成一個自己也有意見的法案。就算最終落實,也得不到議員及市民的心,管治就出大問題。

未來五年,作為商界,香港營商環境過得去,但不是一個大進取時間。不少商界認為需要休息。若要估算整個國際形勢,我們認為未來數年的經濟不明朗。在此情況下,一個做過財政司,在國際上與其他國家財金官員有溝通,在香港對外經濟事務上是否比較適合?

談到管治,我認同是難做的。雖然特首要擺平香港的持分者,不過在經濟、宗教的衝突亦不似其他地方般激烈、嚴峻,只要領袖是和諧的,當然可以比較究竟要像Jimmy Carter(卡特)般朝七晚十一工作,還是Ronald Reagan(列根)般「hea下hea下」、朝十一晚七較好?歷史上當然有不同評價。

若未來特首是以和諧為主,挑選未來三司十二局、行政會議的組成過程中,應邀請泛民主派。曾俊華答應泛民會這樣做,當然他做不做到特首是另一回事。但若成功當選的候選人同樣能做,行政會議不是由中央任命,這都不接受泛民共同治港?畢竟他們代表五成多的選民,建制派出盡力也是四成左右,過程中更是用盡不同方法,如蛇齋餅粽。 

曾俊華(左)與英格蘭銀行行長Mervyn King(右)會面(亞新社)
曾俊華(左)與英格蘭銀行行長Mervyn King(右)會面(亞新社)

努力化解社會矛盾

大家都注意到香港人口老化,過程中會否令選民會傾向保守,代表建制的選票未來佔多?我看未必。近年在自由黨年輕一輩教導下我開始玩Facebook,我起初以為粉絲大多是年輕一輩,但出街亦有跟我差不多年齡的人說是我Facebook粉絲,令我甚感懷疑。差點衝口而出:「你也是?」幸好我最後沒有說。

可能不少老人家像我一樣,因為要跟兒孫一代接軌而用Facebook,這影響未來的傳訊方式,不可再靠傳統的街站方式、日日敲門,要用新科技,這是未來趨勢,是否也算上未來特首的領導才能之一呢?若是近來才急急開Facebook帳戶,是否會令後生一代選民感到脫節,覺得是為競選特首而做?

在未來香港,特首最重要是得到市民認同,而傳媒也很重要。記者花很多時間在立法會,聽立法會議員到「咪兜」前說話,事務委員會的開會過程也會上電視。若行政長官與立法會關係惡劣,即間接透過傳媒拉遠市民與政府的關係,執政也會有困難。我希望未來的特首令社會更和諧、不再分化,不需要一個「好打得」但令社會分化的人。最近的七警案又再次令社會關心,再出現「黃藍對立」,支持及反對一方各持己見。那特首應該如何處理?我相信他/她一定要處理。

最後一點,是行政長官得到中央信任的這個說法是怎麼一回事。特首除要擺平不同持分者,與中央關係亦是一個橋樑。這角色是難做,但若不嘗試就不勝任特首一職。在此我要批評一下泛民議員,兩年前的政改方案你們投下反對票,若政改是通過,雖是半杯水,今天的選舉就交由500萬人決定。無須捉住1200人不斷討論,我自由黨的黨友也受很大壓力,但水已倒瀉唯有不理,但向前望的管治,是可以上回正軌。下次政改無論以什麼作基礎、底線,也可以重頭再談。

新的行政長官一定要考慮港人憂慮,同時也要把北京的看法解釋給香港人,不可以只傾側於後者。否則,香港將永無寧日。

多謝各位。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