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的除夕倒數

12點正,主持釋洞鈜法師叩鐘,十八響,每一響都迴盪長久,把寧靜推到高峰。那一刻,寧靜之中,有難言的喜悅:新的一年到了。
除夕倒數,印象中的畫面,總是「三、二、一」,然後是舉瓶、擁抱、狂歡;那是送別一年,也是迎來新的一年,意思大概是,這是歡樂的時刻,忘掉過去的一切,迎來全新的一年。去年除夕,卻參加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倒數。那是香港慈山寺的法會。
 
曾經參觀過一次慈山寺,那是白天,覺得是非常安詳的地方。與內地的一般寺廟也很不一樣,沒有膜拜的要求,更沒有捐獻的期望。空曠的地方很多很大,裏面的佛像、字、聯,都出自名家之手,很有藝術價值;主要的橫匾,都是饒宗頤的墨寶。周圍的樹、鳥,原來都有來頭與名堂。即使不是佛教徒,也會覺得沒有任何宗教的潛在壓力。那,也許是真正佛教的特點:不必一定要有形組織的束縛,但是可以了解、欣賞、感受和體驗其哲學。
 
大學裏的佛學研究中心,念學位的,不少就不是佛教徒,很多還是虔誠的基督徒,還有天主教的神職人員。
 

慈山法會 寧靜緣分

 
這次是晚上,更加寧靜。法會晚上10點半開始。之前,許多人已經到了。有些參加供水禮,雙手捧着一碗水,一面成單行緩步繞過觀音像,一面靜思;也有些許願,在樹旁掛上個人新年的願望;更多的人則是在寺園裏散步、閒談、拍照。後來才知道,參加法會的有1,500多人,排坐在大雄寶殿前面的廣場。
 
法會正式開始之前,先由衍空法師解釋整晚的程序。衍空法師是慈山寺的首座和尚,也是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的總監。
 
有傳統的誦經,誦經之前由年輕的鍾兆燊先生撫琴,演奏古琴名曲《良宵引》,讓大家進入寧靜境界。雖然是隋代問世的古曲,奏來卻頗有清新氣息,一新耳目。全場屏息。那是把現代化的編導手法,糅進了古老的傳統。
 
誦經,是把全場帶進寧靜心境的渠道。
誦經,是把全場帶進寧靜心境的渠道。
 
琴,古氣盎然;人,朝氣洋溢。曲,一下清除了繁雜,把似乎遙遠的傳統與當代的現實一下子拉近了;又讓台下不管任何信仰,都會很安詳地接受,融入寧靜。
 
誦經,是《灑淨》、《心經》、《讚觀音偈》。筆者對於佛經沒有認識,只有《心經》聽過解釋,略知一二。《讚觀音偈》則是後世的文字,比較易懂。十幾位法師魚貫進場,寺院住持釋洞鈜法師在大雄寶殿殿前面佛,其他眾僧人在殿前兩邊,相對而列,領頭的,左面木魚,右面磬。
 
慚愧得很,筆者還是第一次經歷如此的正規誦經,雖然大都聽不懂,但是那誦經化成的仙樂,瀰漫空間,令那寧靜很充實,毫不空虛。那木魚與磬的點敲,又令那寧靜有了節奏。
 
寺院有關人物與洞梓各村首長簡單進香之後,眾僧人帶頭,人人手捧蓮花電燈,依次圍着寺院繞場一周。空中則不斷播放「南無觀世音菩薩」,重複、重複、重複;旁邊的朋友說,其他的宗教也有類似的重複唱誦(chanting),會讓人不自覺進入寧靜境界。後來聽寺院秘書長倪啟瑞說,這稱為蓮花燈寺院巡禮,是傳統「繞佛」儀式的演繹。
 

寧靜倒數 喜悅迎新

 
巧得很,非常晴朗的天氣,大家繞場的時候,忽然輕輕下了微雨,是不用打傘的雨粉。信佛的都說這是「甘露」。1,000多人繞場完畢,那雨也停了,剛好是11點58分。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程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