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閱讀的情、理、況味

回應時代的呼嘯,沉浸式閱讀至關重要。初心未減、激濁揚清者,共勉之。

閱讀是語文科的考卷,或者循規蹈矩、聽候指示的日常,更是不同年紀永續青春的幸會。

筆者自幼家貧,偶然探訪親友才有機會分享玩具的樂趣。家中可以讓我跳出板間房圍牆的,只有先父的遠洋家書、刻板的課本和報紙裏的諸般文字。

到了中學,懂得到窩打老道的公共圖書館借書,於是天文地理、三綱五常、經史子集、文韜武略、醫卜星相……馬上大開眼界。

捱過預科的關口,終於僥倖獲得中大新亞書院取錄,以「大一國文」聯乘「哲學概論」的課程啟發,養成情理交融、着迷於「解像度」和「節奏感」的閱讀習慣。

與世情相關的文章容易觸動人心,而且涉及倫理思辨和社會安危,每一個字詞、每一個標點符號、每一道起伏波瀾,都值得以納米景觀的解像度、詩歌長短句的節奏感,務求攝取作者點、線、面、體的見地,聽懂他或隱或顯的心聲(註1),並按行文命意的深淺,調節閱讀速度,或反覆重溫某些「樂章」,沉吟箇中事、景、情、理,虛實之間的關鍵小節。

初步消化後,即按作品的行文風格,就其內容做筆記──摘要、梳理、商榷、延伸拓展、辯證反思、多元映襯,並作出面對當下的過渡性總結。再進一步,小心翼翼過濾圍爐取暖、四捨五入、執一廢百的民粹噪音;沉澱一唱百和的激情,讓思緒降溫,剝離陳腐的枝節。

然後嘗試憑個人的理解、思量、感觸,以管見所得,銜接榫卯,補上自己有所虧缺的短板,期望更上層樓,識見有所進益。

最後,若有機緣,謹按相關的語境場合,藉坦率或婉約的文字斟酌推敲,予以回饋。

閱讀的進階

讀書如讀其人。文須字字作,別人的文章既然選在手中,亦須捧在眼前,字字細讀。無論作者是否神聖偉人、專業菁英,凡涉及眾生禍福而有影響力的作品,落墨如敲鐘,九流十家無分敵我,進退取捨之間,知彼知己,總有開悟的竅門。故須參詳損益,以普世價值和大同社會的尋常福祉,嘗試擺脫知識分子與非知識分子的偏見;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務求學以致用,周至籌謀。對各階層的權貴、各界別的偶像,以及等而下之的政客名嘴,如是我聞,亦作如是觀。

面對人間的紛擾,史賓諾莎有一句名言:「不要嘲笑,不要哭泣,也不要憤慨,只須透徹理解。」(綜合譯本)世道艱難,在「潛龍勿用」與「亢龍有悔」之間(註2),每一次閱讀,都是自主學習的深沉課業。

至於閒愁感賦之作,若巧遇意蘊深長者,當擷取雲端玉石,點綴靈台,融攝風雅,體證春秋。否則,芳菲過目,煙水兩忘,亦境界也。

筆者混跡青少年的課堂,沉醉虛擬實境「西遊」、「水滸」、「三國」、「紅樓」的兒童樂園,入世未深;至於讀書,蝸牛上樹,少之又少,一切都在「惡補」中。逝者如斯,見證成長的感觸未嘗往也,當下心境還只是個略懂頭腦體操的大學新丁而已。

回應時代的呼嘯,沉浸式閱讀至關重要。初心未減、激濁揚清者,共勉之。

後記:拙作或可作為培根〈談讀書〉的闡釋。(註3)

註:

  1. 例如,文中彰顯什麼、傳承什麼、開拓什麼、彌補什麼、建構什麼、制衡什麼;針對什麼、迴避什麼、隱諱什麼、扭曲什麼;激活什麼、緩解什麼、堅持什麼、消磨什麼、渲染什麼、淡化什麼;作者的個性、學養、體會、識見、情懷、心結、理據、感觸及相關的措辭風格是什麼……
  2. 「潛龍勿用」、「亢龍有悔」:《易經‧乾卦》
  3. 培根〈談讀書〉

許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