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感謝許多合作夥伴提供的機會,近幾個月來,我有更多機會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和學校接觸,筆者本期欲討論一個非常普遍,但至少對家長來說很少觸及的話題──有特殊教育需求(SEN)的學生。他們可能有亞斯伯格綜合症、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人格障礙、躁鬱症、焦慮症、抑鬱症等,在香港有人揶揄他們是「白卡」,甚至視他們為精神病人,但他們所佔的比例,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多。
家長多不欲承認孩子屬SEN
筆者在一所合作學校裏,約有30%的學生被診斷出有類似症狀,他們的學習障礙非常明顯;在另一所學校,筆者推測甚至可能超過一半。這兩所學校都是普通學校,不是特殊學校。在與他們的校長和老師討論時,我發現了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這些學生的家長通常不會承認他們的孩子有問題。
在本地文化中,這樣的標籤是家長不想承認的禁忌,他們可能會轉而怪責學校或老師。事實上,我所提到的大部分障礙都是遺傳的。直到家長們不止一次被告知孩子的問題時,他們才意識到孩子有什麼困難。儘管如此,他們卻從不正視,不認可正確的心理或精神治療,轉向負面的方法,如責罵、指責、施壓,希望改變會發生,但這永遠不是辦法。
阻止惡性循環繼續下去
其他人會認為面對和處理問題是困難的,但我卻覺得處理這些問題很有吸引力。事實上,這不僅關乎學生與年輕一代,這是關於我的客戶和朋友,以及在其他場合遇到的成年人。我可以很容易地觀察到,這些症狀其實普遍存在於社會,但他們從來不知道自己的問題,當被孤立、欺負、忽視時,通常不知道原因並傾向以其他方式解決,而我們從來沒有正面了解過他們。我們是否應該關注他們更多?
學生的父母從來沒有正視過這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在孩子成長之後可能會持續下去,為他們帶來不快樂。而有這些問題的人又可能會把這些問題持續到下一代,形成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進一步在工作場所、家長和社會中製造出許多問題,而這是很多人經常忽略的。
人們常說他們永遠無法被治癒,但他們確實有自己的正面能力,在適當的引導下,可能對社會非常有益。但是,我們是否都忽略了這些?我們是否應該關注更多呢?我們自以為了解教育,但如果不處理這個關鍵問題,就永遠無法達到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