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黎巴嫩真主黨最高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在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的空襲中喪生。空襲不僅炸死了納斯魯拉,還炸死了真主黨武裝的多名指揮官,以及當時和真主黨高層一起開會的伊朗革命衛隊副指揮官阿巴斯·尼勒福魯尚。
相關計劃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前往聯合國開會途中,在專機上批准的,情報則來自於摩薩德安插在真主黨內部的內奸。這是這一輪以巴衝突發生以來,以色列針對伊朗及其附庸者發動的定點清除行動的又一個案例。
2023年10月,得到伊朗支持的巴勒斯坦哈馬斯向以色列發難,引發了新一輪以巴衝突,親伊朗的也門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和伊拉克什葉派武裝,分別通過封鎖紅海和向以色列發射無人機導彈等方式予以策應,以色列則進行了猛烈的回擊和報復。
2023年12月25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轄下,專門負責對外行動的「聖城旅」準將拉齊·穆薩維,在位於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附近的住所,遭以色列空襲身亡。
2024年1月20日,「聖城旅」情報部門負責人薩德·奧米紮德與4名伊朗官員在大馬士革舉行會議期間,遭到以色列空襲,全部身亡。
2024年4月1日,以色列對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附屬建築進行了空襲,造成16人死亡,包括「聖城旅」的另一名準將和另外7名軍官。
2024年7月31日,到德黑蘭參加伊朗新總統佩澤希齊揚就職典禮的哈馬斯最高政治領導人哈尼亞,被以色列定點清除。
2024年9月17日又發生了針對黎巴嫩真主黨指揮系統的尋呼機和對講機爆炸事件,造成幾十人死亡,3000多人受傷,伊朗駐黎巴嫩大使也因此失去了一隻眼睛。
伊朗選擇忍氣吞聲?
每次遭受襲擊之後,總有人擔心伊朗會進行報復,中東會因此爆發大規模衝突,甚至陷入全面戰爭,但是事實是,伊朗大部分時候只是進行口頭譴責,沒有實質性的報復行動,少數時候進行了還擊,但基本上是象徵性的,而且很注意控制力度,甚至進行了提前通報。
比如今年4月1日,以色列對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附屬建築進行空襲之後,伊朗在4月13日使用170架無人機、30多枚巡航導彈和120多枚彈道導彈打擊了以色列,這是1985年以來的首次,但是伊朗提前72小時就向周邊國家進行了通報,使得99%的襲擊被以色列攔截,沒有造成死亡,只有30多名以色列人受傷。
4月19日上午,以色列又對伊朗進行了報復,襲擊了伊斯法罕國際機場和附近的幾個目標,包括一個軍事基地和納坦茲核設施的雷達,衛星圖片顯示雷達系統受損,但是伊朗聲稱擊落了所有以色列導彈,對損失隻字不提,此事隨後不了了之。
伊朗經濟陷入困境 力量對比不佔優勢
伊朗之所以忍氣吞聲,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是力量對比不佔優勢,在巴列維國王執政時期,伊朗和美國是盟友,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又爆發了「人質危機」,66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在美國駐伊朗大使館長達444天,伊朗和美國就此斷交,兩國目前沒有外交關係,巴基斯坦是伊朗在美國的利益代表國,而瑞士則是美國在伊朗的利益代表國。
斷交之後,美國開始對伊朗實施制裁,2002年伊朗核危機爆發,伊朗被發現進行鈾濃縮活動,美歐國家開始對伊朗實施制裁。2015年,各方曾經達成了伊朗核協議,部分制裁被取消,但是2018年美國在特朗普任內退出了核協議,制裁再度恢復,並不斷的加碼。這些制裁導致伊朗經濟陷入困境,一方面石油賣不出去,另一方面很多必須的東西買不來,因此在2024年5月發生了時任總統萊希乘坐40多年前的舊款直升機出行並墜機的事故。
尋呼機爆炸事件發生之後,也有人懷疑連這次的空難也是以色列做的手腳。
在制裁之下,伊朗經濟多年以來幾乎沒有增長,貨幣不斷貶值,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目前接近50%,官方數據顯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佔總人口的1/3,在過去13年裏,就有1100萬人加入到貧困人口的行列,而伊朗的總人口不過8800萬。由於經濟沒有改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加上宗教方面的嚴苛規定,導致伊朗過去幾年多次發生大規模的民眾抗議活動,包括2022年震驚全世界,造成400多人死亡的「頭巾抗議」事件。
定點清除行動帶來寒蟬效應
二是一系列的定點清除行動製造的寒蟬效應,也使得伊朗必須投鼠忌器。這幾年美國和以色列多次製造針對伊朗及其附庸者的定點清除行動,手段愈來愈精密,也愈來愈明目張膽。
2020年1月3日,美軍對巴格達國際機場附近的一個車隊發起無人機空襲,炸死了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當年的11月27日,伊朗核計劃的關鍵人物,核子物理學家法赫裏紮德在首都德黑蘭遇襲身亡。還有今年7月底發生的,在革命衛隊招待所炸死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以及針對真主黨的傳呼機爆炸,都顯示了以色列和美國超強的情報獲取能力和行動能力,也顯示伊朗內部已經被滲透的很厲害了,幾乎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在這種情況下,伊朗如果大舉報復以色列,造成嚴重傷亡的話,可能會給自己高層的安全帶來不測。
種種壓力之下,今年9月24日,專程到紐約參加聯大會議的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明確表示,「我們從未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領土,我們願意與美國和歐洲人坐下來進行對話和談判」,甚至罕見地向以色列釋放了溫和信日,表示伊朗願意放下所有的武器,只要以色列也願意這麼做。
作為改革派,佩澤希齊揚在競選總統的時候,提出了伊朗經濟增長率每年達到6%的目標,而要達到這一目標,至少每年需要2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為此需要在外交上實現突破,通過談判減輕或者解除西方國家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伊朗釋放了種種和解的信日,就看美國和以色列願不願意接招了。
原刊於「世界靈敏度」微信平台,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