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屆教師節:提升教師地位

要實現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願景,本港需要更多有國際視野,懂行業知識,具跨領域經驗,能理解政治倫理又愛國愛港的教育工作者。

中華民族注重教育,歷來有敬師愛師的傳統美德。自1985年起,9月10日即為我國教師節,以推動尊師重教,立德樹人的風氣。今年迎來第40屆教師節,主題是「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9月9日,教師節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提高教師政治、社會和職業地位,令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之一。

令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

教師的言行思想影響一代人,塑造未來,左右社會發展。近年,愈來愈多學生或家長以消費者自居,視教師或學校不過是提供服務的機構,尊師重道之情日淡,不利教師教學。倘若教師地位低落,其專業不被尊重,變相要討好學生或家長,將大大減低學校乃至整個教育體系的效能,非學生及社會之福。試問社會沒有尊師重道的風氣,學生又何以虛心受教,學有所成?家長動輒批評教師,打擊其信譽,導致學生無所適從,受害的又是誰?「令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有益建立健康教育生態及師生關係。

教育對社會發展舉足輕重,教師責任無比重要,工作壓力大,教師流失問題初見端倪。近年,中小學殺校之聲不絕,打擊教師士氣,令部分求職者卻步。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發展日新月異,需要各色各樣的行業精英願意執起教鞭,方能保持大專院校的新鮮活力。「提高教師政治、社會和職業地位」,將提升教師一職的吸引力,可期更多菁英投身教育行列,作育英才,帶動社會發展,令我國離教育強國的目標邁進一大步。

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

教育作為社會核心板塊之一,與經濟發展、人文質素及社會穩定息息相關。教育不孤立於政治,而是互通有無,互相配合。制定教育政策和改革不止要緊貼社會發展,甚至要超前部署,透視未來。若教師乃至教育界的政治地位與其社會影響力不對稱,將影響教育與其他板塊的合作與互動,減弱教育的社會功能。

教師的政治地位上升,方便教育工作者得以與其他領域領軍人物協同合作,與政府溝通協調。改變教育「輔助」其他行業的不良定位,有望令教育帶動社會發展,以科教興國,以教育強國。就以香港銳意建立為「國際教育樞紐」為例,這不單關乎「搶人才」,也關乎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全球定位,亦影響民生經濟及文化生態。各大專院要在全球收生,推廣香港高等教育,要跨領域合作和多個政府部門配合,方能成事。倘若教師乃至教育界一直在政治邊緣,實現此宏圖困難將增加不少。

培養有政治素養的教育工作者

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教師的政治素養就非常關鍵。教師由於工作性質,專注校園內的人、事、物,無可厚非。然而,為了成就其政治地位,就必須培養教師的政治素養。國際教育樞紐已經在本港發展日程,其牽連之廣,作用之深,遠超教育領域。要實現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願景,本港需要更多有國際視野,懂行業知識,具跨領域經驗,能理解政治倫理又愛國愛港的教育工作者。正視及注重培養有志教師的政治素養,他日方能有源源不斷,有素質的教師引領教育發展,推動社會進步。

然而教師工作繁多,如兼任大量非教育工作,要培養其政治素養和專業發展則非常困難。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重要講話亦提及「減輕教師非教學任務負擔」,正切入這普遍存在不同學校的問題。香港的教師工作壓力大,不少亦要兼顧大量行政甚至招生推廣等工作。筆者建議當局和辦學團體審視當前經費調度的規則及範疇,令學校得以和校外機構合作,減少教師非教務負擔,令其得以專注專業發展。

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說:「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提升教師地位,提倡尊師重教之風,方能有良好土壤滋養心懷國家的教育家,為教育謀劃,為建設教育強國出力。

鄧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