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管制即棄塑膠新法例(走塑令)落實以來已經過去兩個多月。條例旨在從源頭減廢,減少難以被分解的塑膠的使用和丟棄。在2022年,每日於堆填區棄置的11128公噸都市固體廢物當中,有2369公噸(約21%)是廢塑膠。塑膠製品從生產到廢棄處理的整個過程中,都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加劇全球暖化。
從走塑令看氣候變化
全球暖化的嚴重性和大量溫室氣體的危害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減塑、走塑近年已成為國際間的共識,內地早於2020年年底起,已禁止生產和銷售發泡膠餐具和膠柄棉花棒;鄰近的澳門亦已經先後禁止進口發泡膠和即棄塑膠餐具。
再看全球,聯合國氣候變化部的報告顯示,國家氣候行動計劃仍不足以將全球氣候上升限制在1.5攝氏度以内,並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聯合國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研究進一步指出,與2019年的水平相比,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需要減少43%。這對於本世紀末將氣溫上升限制在1. 5攝氏度以內,並避免氣候變化的最嚴重影響至關重要。
全球各國政府正在就氣候危機這一議題展開討論並做出努力,截至2023年9月,《巴黎協定》的195個締結方共提交了153份新的或更新的國家清潔發展計劃。在2023年舉辦的COP28會議中提到,在清潔能源方面,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新投資從2004年的320億美元飆升至2022年的進5000億美元。
聆聽少數族裔青少年之聲
然而,要有效應對氣候危機,不僅僅需要國家層面的推動改善,更需要社會各方的認同,自發地行動。除了面向本地華人學生的倡議活動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UNICEF HK)接連兩年推出「SDG行動派──少數族裔青年教育計劃」,該計劃旨在裝備並鼓勵少數族裔青年設計以學校或本地社區為本的氣候行動,積極實踐和推廣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參與本年度計劃的一眾少數族裔同學們以「廢物處置」為主題,進行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探索,為校園和社區設計不同的方案,推動綠色生活。當中包括:參訪識碳館同環保園訪客中心學習減廢和碳中和的理念,親自利用廚餘製作酵素,設計升級固體棄置物裝置,推動生活廢品循環利用等。
活動的成果將於本周六下午於饒宗頤文化館向公衆展出,而參與項目的少數族裔青少年們更將親身向前來參觀的市民進行講解。我們誠邀大家參加活動,向同學們表達您對他們努力的鼓勵以及對綠色生活的支持。
氣候危機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只有聯繫不同社群的動力,凝聚全社會的力量,一起採取切實有效的行動,才能確保下一代擁有一個健康、美麗和可持續的未來。每個人的一小步,匯聚成全人類的一大步──這個過程不分彼此,無分族群。參與並鼓勵身邊每一個綠色行動,攜手共建可持續的未來。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