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社區學校是創新的教育理念,利用3層發展框架(第一層加入社區元素、第二層與社區組織建立緊密合作關係、第三層組織社區服務),結合社區學習、體驗學習及服務學習,為學生與社區人士創建多元而包容的社區及資源共享平台。
本學年筆者撰文兩篇介紹友善社區學校的理念和實踐,本文將探討友善社區學校對學生及學校的影響。本學年我們向本校20位教師、86位學生及32位社區參與者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發現在活動的獨特性、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及提升學校社區形象3方面均有突出表現。以下為具體數據分析:
活動的獨特性
我認為在課堂內和課堂外上課有很大的不同。融入社區環境使我更快樂,也更願意學習。兩種方法都能鞏固我的學習,但我更喜歡親身體驗,而不僅僅是從書本中學習。畢竟,在社區學習是無法替代的。因此,通過那種沉浸式經驗,會有更多的反思。從書本中閱讀不會給你太多感覺,但親身經歷後,你會有更多的情感、經驗等,因此會有更多共鳴。──中五級學生德權
學生和教師對舉辦社區相關的活動持正面看法,平均分數分別為3.95分及4.18分(5分為最高分,1為最低分)。其中,學生就學校舉辦的社區服務為3種社區學習活動(社區學習活動、與社區組織合作的學習活動、學校舉辦的社區服務,註)中評分最高,達4.01分,反映學生認為學校舉辦的社區服務活動最具特色,比一般學習活動更獨特,不容易被其他學習活動取代。同時,受訪學生表示當有長者加入課堂時,可增加他們的學習動力,令他們更積極投入討論,並會主動向長者提問,增加對議題的認識。
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當有長者加入課堂時,真是太好了。你會發現與他們相處很容易。年長者願意與我們交流,這使得理解他們變得容易。例如,我們可能會向他們提問或希望得到一些答案,或與他們進行討論。這可以增加我的學習動力,並給我更多學習的信心。有時課堂會有點沉悶,但有了長者的參與,互動更多,感覺更有趣。──中二級學生梓晴
社區學習活動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調查數據顯示,學生和教師參與社區學習活動後學習動機有所提升,評分為3.77分及4.00分。有參與活動的學生在訪談表示社區學習活動,讓他們有親身的感受,更願意深入了解課題。這表明社區學習活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具有積極作用。然而,我們觀察發現學生愈投入參與社區學習活動,對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業表現提升有較大的正面影響。
提高學校在社區的形象
接觸學生後,我覺得他們都是活潑乖巧的學生,感受到他們對長者的關心,願意與長者溝通,玩遊戲時亦會顧及長者的能力,非常細心。在探訪時,他們都懂得關心問候及耐心地聆聽對方的生活經歷,過程中,讓我感到十分温暖。──社區參加者玉珍
我最初接觸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的活動,只是經朋友介紹參加長者健體班,原意是為了強身健體。及後,慢慢發現原來這裡不是一般的長者中心,而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發掘社區上的長者與學生一同服務社區,而且服務都有別於我過往參與的義工服務,過程中除了可以向學生分享自己義工經驗及心得,還可以讓我有不一樣的義工體驗,服務社區上不同需要的人士,做好長者義工的角色。── 社區參加者寶蓮
學校舉辦社區服務和活動對學校聲譽的提升有顯著幫助。數據顯示,學生和教師的評分(學校聲譽的提升)為3.88分和4.37分,此外,社區持份者評為4.19分,他們在訪談中表示透過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能夠增加對學生的認同感,更有長者透過活動明白到學校是服務社區的平台,可與學生共同成長。社區人士透過參與學校活動增加對學校的認識,透過和學生相處增加對學校的認同,亦更願意向他人推薦參與學校相關活動。
友善社區學校雖然與歐美國家推行的社區學校有相似的理念和價值,但我們強調資源共享、將社區元素結合恆常課程及強化學校回應社區需要的角色,擴展了社區學校的想像,有利發展香港教育特色。香港當中不少具備發展友善社區學校條件的學校,均具備豐厚的教育資源、擁有各自的特色及與社區的聯繫,例如: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為恆常課程加入社創元素以回應社區需要、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成立「希耆」樂齡科技應用學習中心回應長者需要。
我們期望更多學校能發揮各自所長成為友善社區學校,增加學生接觸社區的機會,也讓社區人士增加對學校的認識,做到「學校即社區」。學校如能就當區議題持續關注,進行探究並嘗試解決,以紮根社區的思維回應社區需要,友善社區學校可以是未來教育的出路。
註:3種社區學習活動分別對應友善社區學校3層發展框架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