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背無法解決嗎?談脊柱後凸過度症的病因和治療

除了年老椎間盤退化,會增加弧度,令人變得駝背和矮小,一些後天因素也會造成弧度的增減,例如長期低頭和前傾,坐或行走時姿勢不良。

記得很久以前有一套迪士尼動畫,講述一個外表醜陋卻心地善良的人物──鐘樓駝俠(改編自法國文學家雨果1831出版的小說),最大特徵是有一個圓圓的背,因為他的脊柱(脊椎)向外彎曲的程度,大大超越了正常的生理構造,從側面看像背着一個駱駝的駝峰,所以大家都叫「駝背」。駝背除了影響外表和給人無精打采的觀感,也造成行動上的許多不便。

脊柱天生就是S字形?

人的脊柱並不是一開始便是S字形的,我們在胚胎時期跟許多脊椎爬行動物一樣,脊柱只是向後彎曲的C字形,因為要遷就直立行走,所以脊柱分成向前凸的頸曲和腰曲段,以及向背後凸的胸曲和骶曲段,其中弧度較大的胸和骶曲是為了配合擴展身體內部空間,容納心、肺等器官。

整條曲線加上椎間盤和小關節,使到脊柱猶如一條垂直的彈簧,在跳躍或跑步等劇烈活動提供緩衝功能,避免反作用力由腳底傳至顱骨和腦部,造成傷害。脊柱在成長初期便開始定型,成年後形狀大致上是不會改變的,除了年老椎間盤退化,會增加弧度,令人變得駝背和矮小,一些後天因素也會造成弧度的增減,例如長期低頭和前傾會減小頸曲弧度變成「直頸病」,坐或行走時姿勢不良,又會變成脊柱慣性過度後凸。

正常彎曲和駝背的分別

要知道自己是否駝背,可參考Cobb Angle方法,量度T4和T12節胸椎骨構成的弧度,兒童時期平衡大約是20度,70歲以上長者的脊柱弧度會退化至超過50度,這變化幅度被視作正常的脊柱後凸(Kyphosis)結構。而過早出現超過50度的彎曲,則可能屬於後凸畸形/後凸過度症(Hyperkyphosis),一般駝背症狀會按原因分成三類:

  • 姿勢性後凸:這是最常見的駝背症,上學兒童或會因為書包過重,或少女在發育期身體有變化而出現輕微的後凸。現在滑手機、用電腦引發的「科技病」, 以及因肌肉代償出現的「上交叉症候群」,也是造成姿勢不良的主因。當頭部長時間維持前傾,下巴突出頸椎拉直,肩和背部脊柱比正常大幅度下彎。
  • 先天性後凸/子宮內脊柱發育異常:這是指出生時脊柱便無法正常成形,例如椎關節融合成一塊,這是比較複雜的病症。嬰兒在出生初期身體像小蝦米般呈C字形,到開始學會轉身抬頭和爬行,脊柱便會發展成S字形,家長不應長時間讓嬰兒躺平在床上,以免脊柱拉直構成壓力和影響髖關節發育。
  • 休門氏脊柱後凸:這是一種發育異常的結構性疾病,正常的小椎骨節從側面看是一塊長方形,骨與骨之間有椎間盤,組合成一條完整脊柱。而休門氏脊柱後凸患者的椎骨偏向三角形,組合起來的脊柱前窄後闊,形成後凸的情況更為明顯。由於是骨骼形態生長異常,脊椎的活動能力受限,彎曲也是有棱角的,無法單靠運動和姿勢矯曲去治療。

上述3種不同成因的駝背,可能會出現一些共通的病徵,例如背痛、駝峰、疲勞、活動困難,背部肌力受影響也可能出現「圓肩」,即胸大肌過緊、背肌力不足,導致肩關節往內旋,表面看來雙臂和膊頭會向前縮,兩邊肩膊後方的斜方肌和三角肌被拉成圓圓的弧線。

防止提早惡化的治療

先天性和休門氏脊柱後凸的患者,若彎曲超過70度需要進行手術矯正的機會較高,以紓緩痛症。而姿勢性後凸多數可從非手術治療獲得改善,尤其是物理治療和按摩療法,能有效增強腹背肌肉,改善姿勢。雖然很多患者的後凸情況輕微,未至於影響日常活動或出現長期疼痛,但姿勢不良加上年齡增長,脊柱便容易提早出現退化。

坐姿訓練是一種很好的改善方法,神經學家Alois Brugger便以齒輪運動來解釋脊柱的連鎖動作(Brugger sitting posture),他以頸、胸和骨盆比喻為互相緊扣的齒輪,當骨盆齒輪向前轉動(即是骨盆前傾翹股),連帶胸齒輪也向前轉動(挺胸),而頸齒輪自然向後轉(收下巴)。配合雙臂垂下張開,肩胛骨向後收窄(但不可以聳膊),深呼吸並維持20秒後放鬆,可有效改善脊柱後凸。

日常在座椅上放置一條毛巾卷貼近椅背,讓臀部坐在上面,也有助推動骨盆齒輪向前,拉直脊柱。物理治療師也會教你一系列的拉伸動作,除了放鬆由駝背引致繃緊的肌肉,也藉此增強胸肌、脊柱伸肌、斜方肌等支撐脊柱的肌肉組織。

彭俊耀簡介:

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聖公會福利局轄下診所高級物理治療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永久會員;曾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工作20多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學士、手法物理治療理學碩士、物理治療健康科學博士。曾於多份國際期刊出版文章,議題包括超聲導航幹針、老年膝關節退化和三維立體動作分析,以及多次受邀於醫院管理局大會、澳洲睡眠質素會議及亞太復康會議中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