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注意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國際關係現象,那就是美國對以色列近乎無上限的支持。在高度分裂的美國政壇,支持以色列是兩黨極少數能夠達成共識的領域。最新一輪的援助烏克蘭法案,此前拖延了半年多,最終,一定要和援助以色列法案配套在一起才能得以通過。
在近期美國大學校園反以色列示威如火如荼的時候,美國眾議院又通過了一個《反猶太主義意識法案》,乾脆把反對以色列政府和反猶太主義等同,以此來安撫以色列。可以說,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是相當不同尋常的,那麼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美國支持以色列的歷史由來
有人說,這是因為猶太人在美國勢力龐大,有龐大的院外遊說團體,掌握了話語權。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單就族群的數量來說,地球上有最多猶太人的國家不是以色列。而是美國,而且猶太人雖然只佔美國總人口的2%,但是國會的猶太人議員佔到了7%,目前有10名參議員和28名眾議員。在政府裏邊,國務卿布林肯、常務副國務卿舍曼、國土安全部長馬約爾卡斯、財政部長耶倫、司法部長加蘭、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等人都是猶太裔。企業和文化界精英當中,猶太人的比重也是大得驚人,但問題是,這種情形不是剛剛形成的,而是早已有之。
但美國明確支持以色列,卻是從1960年代才開始的。從1948年以色列建國到1960年,美國執行的是限制向以色列提供軍援的政策,禁止或者限制向以色列出售武器,反而向伊拉克、沙特、黎巴嫩等阿拉伯國家提供了大量的軍援。1956年的蘇彝士運河戰爭,英法和以色列結盟,試圖奪回被埃及納賽爾政府國有化的蘇彝士運河,遭到美國的堅決反對,以失敗告終。這一時期,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目標,是排擠英國,取而代之。甘迺迪上台之後,首創了「美以特殊關係」的說法,這主要是因為,英國已經撤出了中東,美國在這裏的對手變成了蘇聯,而阿拉伯國家逐漸倒向了蘇聯,大力武裝以色列,可以威懾和打擊親蘇的阿拉伯國家,從而遏制蘇聯在這一地區的影響。
美國對以色列的大規模軍事和經濟援助,是從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後才開始的。那次戰爭,是由得到蘇聯大量援助的阿拉伯國家挑起來的,但是以色列最終大獲全勝,以軍傷亡近千人,3個阿拉伯國家傷亡近2萬人,以軍損失戰機46架,阿拉伯國家損失戰機400多架。通過這場戰爭,以色列佔領了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約旦控制了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舊城,以及敘利亞戈蘭高地,總共6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正是通過這次戰爭,美國看到了以色列的實力,也意識到在冷戰對抗的背景下,以色列可以為美國所用,美國的援助才緊隨而至,當年就增加了450%。1973年,在第一次石油危機的背景下,阿拉伯國家再次對以色列發難,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倉促應戰,最終扭轉了戰局,美國的軍事援助隨後又增長了800%。1979年,當時親美的巴列維王朝崩潰,霍梅尼在伊朗上台,美國對以色列的倚重加深,對以的援助又翻了兩番。
以色列情報表現出色
在冷戰時期的情報搜集方面,以色列人表現得尤為出色,例如西方獲得的第一份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所做的「秘密報告」,就是由以色列情報人員提供給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以色列情報組織,還説明美國竊取蘇聯最新式武器的相關情報,當年蘇聯米格-21戰鬥機剛投入使用不久,以色列情報機關就成功地把一架,部署在伊拉克的這種戰鬥機搞到手,交給了美國。
1969年,蘇聯向埃及提供了一種新式的雷達,部署在蘇彝士運河附近的一個小島上,以色列人在一夜之間,居然奇跡般地把整座雷達站拆運到以色列,交給了美國。冷戰結束之後,蘇聯對美國的威脅不復存在,但是中東地區由於重要的戰略位置和豐富的石油資源,仍是大國明爭暗鬥的場所。同時,與激進伊斯蘭勢力有密切聯繫的各種恐怖活動日益猖獗,在新形勢下,美國認為以色列的價值並沒有喪失,而且這種價值是其他阿拉伯國家替代不了的。
至於民主價值認同,深受以色列侵害的巴勒斯坦也是民主體制,在2006年之前也是有定期選舉的,在這方面,巴勒斯坦的表現並不比任何國家在初期階段表現得差。而從根本來講,民主也不是美國外交的出發點。在中東,和美國走的很近的沙特、美國當年全力幫助的科威特,都不是什麼民主國家。上百年來,美國多次在全球各地支持非民主政權,民主或者不民主,從來不是美國外交在實踐層面主要的考量因素。尼加拉瓜前獨裁者索摩查,就曾經被羅斯福總統稱為「我們的狗糧養的」。
所以,美國支持以色列,和以色列實行什麼體制關係也不大。也就是說,美國多年以來,之所以不遺餘力支持和援助以色列,並不是出自對以色列生存的關心,而是因為以色列能夠幫助美國辦事,援助以色列符合美國的利益。至於以色列在體制上和美國的接近,美國國內猶太勢力的遊說,只是強化了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但不是根本的決定因素。而有了以色列這個橋頭堡,再加上幾個親美的阿拉伯國家,美國就算控制住了中東。也就是已故共和黨參議員傑西·赫爾姆斯所說的:「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的航空母艦,美國中東戰略最好的代理人」。
反以示威僅表象 撐以美人過半數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近期美國大學校園反以色列示威很激烈,但那只是表象,當下在美國所有的年齡層中,支持以色列的都已經超過了半數。今年4月底進行的路透/益普索民調就顯示,在是否支援以色列攻打拉法這個問題上,即便是18至24歲的美國年輕人,也有53%表示支援,在65歲以上的人當中,更有84%表示支持,也就是說,美國政治人物支持以色列,是有清晰的民意支持的。
但猶太人的力量再大,也達不到控制美國的地步,否則很難理解大學生的校園抗議。美國是一個多元社會,各個領域都存在着力量制衡和抵銷的情況,一家獨大是不可能的。拜登內閣裏的猶太裔,從國務卿布林肯到財政部長耶倫,力量確實很大,但是這些人支援以色列,主要不是因為他們本人是猶太人,而是因為支持以色列能夠讓美國的利益最大化。事實上,並不是每個猶太人都支持以色列的,就像不是每個華人都支持中國一樣,美國也有不少華裔議員,就不見得每個都支持中國。
原刊於「世界靈敏度」微信平台,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