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評會推中華文化護照 首批20中小學參加

「香港中華文化萬里行文化護照」計劃首階段有20間中小學參加,其中8間為先導學校,旨在鼓勵學生到本地20間不同的博物館和展覽館參觀。

為加強中小學中華文化教育,幫助同學提升文化身份認同感,教育評議會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約170萬元,5月起推出為期24個月(2024年5月至2026年6月)的「香港中華文化萬里行文化護照」計劃,首階段有20間中小學,預計逾20000人參與,其中8間為先導學校,旨在鼓勵學生到本地20間不同的博物館和展覽館參觀。

實體的「香港中華文化萬里行文化護照」。
實體的「香港中華文化萬里行文化護照」。

何漢權:首階段參與人數料逾2萬

「香港中華文化萬里行文化護照」計劃日前舉行啟動禮,教育評議會會長何漢權認為,博物館和展覽館中的文物和專題展覽,讓學生能夠借古識今,全面了解香港、國家以至世界的歷史,「同學們會清楚感受到,何謂香港情懷、國家觀念和世界視野」。

何漢權期望,「文化護照」計劃可推廣至大灣區以至全國。
何漢權期望,「文化護照」計劃可推廣至大灣區以至全國。

身兼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的何漢權表示,文化是最深層次的認同,他已提案建議將「香港中華文化萬里行文化護照」計劃擴展至全港,同時表示,20間博物館和展覽館都是「植根香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展品也都豐富精彩。他相信,20間學校的同學、老師和家長一起參與,人數可達20000人以上。

何漢權表示,第二階段是由同學寫出自己的感受,並由專家評審後頒布獎項。他說,「文化護照」的宗旨在「4個E」,即Education(教育和自我教育)、Engagement(參與)、Experience(經歷)和Exposition(獎勵)。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他期望「文化護照」活動不但擴展至全港,也可推廣至大灣區以至全國。

陳慕顏:傳承中華文化 計劃饒有意義

出席啟動禮的教育局副秘書長陳慕顏表示,中華文化蘊含着中國人的價值觀,讓學生學習、認識、傳承中華文化,是學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可以加強國民身份認同和民族認同感和對國家的歸屬感。「香港中華文化萬里行文化護照」計劃鼓勵學生參觀由政府、大學,以及非牟利機構營運的20多所歷史博物館、文物展覽館,以及文化藝術館,讓學生紀錄和反思參觀所得,從而獲得獎勵。她認為,「計劃能夠提供學生課餘主動學習、持續探索的好機會,能夠讓學生善用社會文化資源,亦能夠善用餘暇,進行全方位的自主學習,從而豐富歷史、生活、科學、藝術的知識,潛移默化地欣賞中華和歷史文化,加強國民身份認同和愛國情懷,實在饒有意義」。

教育局副秘書長陳慕顏表示,讓學生學習、認識、傳承中華文化,是學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環。
教育局副秘書長陳慕顏表示,讓學生學習、認識、傳承中華文化,是學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環。

「香港中華文化萬里行文化護照」計劃將於5月開始,為期24個月,首階段共有20間中小學參與,其中8間為先導學校,每名參與學生將獲開通「文化護照」電子帳戶,鼓勵學生到本地20間展覽館或博物館參觀,計劃中的地點包括故宮文化博物館、大館、荃灣三棟屋博物館、孫中山紀念館等,學生每次參觀後將獲得一枚電子徽章,教評會將按學生的參觀次數頒發電子獎狀,學生亦可撰寫感想及後記,上載到電子平台,並與老師同學交流;同學亦可帶同實體的「文化護照」,到參觀現場蓋章。

20間參與學校中,有4間中學和4間小學作為先導學校,接受教評會為教師提供合共16小時的工作坊,由學者專家分析20間博物館和博物館的特色,協助學校教師學習設計校本文化教育發展計劃等。先導學校的教師亦須製作20個展覽館或博物館學習工作紙及展館簡介,教評會亦為先導學校的學生安排博物館「深度遊」等教學活動,並製作專題研習。計劃完結後,教評會將從參與學校中選出最踴躍參與學校獎、專題研習獎項等。

啟動禮上,特別安排中小學同學分享參觀博物館的心得,增加師生參與的興趣。

在故宮文化博物館親暏皇家陳設,跟只看圖片是不同感受。(灼見名家圖片)
在故宮文化博物館親暏皇家陳設,跟只看圖片是不同感受。(灼見名家圖片)

前身為中區警署的大館,是鬧市中別具特色的博物館。(灼見名家圖片)
前身為中區警署的大館,是鬧市中別具特色的博物館。(灼見名家圖片)

蔡世鴻:配合不同攻略 寓讀書於參觀

公民、經濟與社會科將於今年9月起在初中一年級全面推行,而小學人文科最早亦將於今年9月試行。身兼小學人文科課程專責委員會主席的教評會主席、協和小學(長沙灣)校長蔡世鴻認為,「讀書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參觀博物館也可以有不同的攻略。通過「文化護照」計劃,讓同學參觀博物館同時進行專題研習,培養探求知識的良好習慣。

教評會主席蔡世鴻認為,讀書有很多不同方法,參觀學習是其一。
教評會主席蔡世鴻認為,讀書有很多不同方法,參觀學習是其一。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