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標準化考試 不等如成就教育公平

標準化考試未必是最公平的模式,但至少相比其他模糊的標準,是寒窗苦讀者上流的蹊徑。標準化考試至少評定方式統一公開,容許不同人參加。

常春藤聯盟(Ive League)享負盛名,不少學子視之為升學目標,寒窗苦讀不在話下。說起升讀名校,自必聯想到申請人要在公開考試爭取卓越成績,名列前茅之餘,還可能要在廣為人知的比賽獲得殊榮。疫情前,藤校乃至全美大學也確實非常看重申請人SAT或ACT兩個標準化考試的成績,左右申請結果。

藤校還原基本收生原則

新冠疫情時不少公開考試停辦,藤校不再把標準化考試列為申請入學的必須項目,把評分標準向申請人的履歷、面試表現和社會服務等傾斜。一向反對標準化考試的人士對藤校這些頂尖學府的改革感到雀躍,認為帶來教育不公平的標準化考試時代要走向終結。

可是標準化考試並未開始退場,疫情過後一切開始恢復原狀。2024年,麻省理工學院(MIT)率先宣布重新以SAT或ACT成績為主要入學申請條件;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和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等名校於2024年也紛紛重新以SAT等標準化考試成績為主要入學申請評核標準,告別標準化考試的時代並未降臨。

標準化考試與教育公平

標準化考試催生補習文化,往往是為人詬病之處。先不論「求學不是求分數」的觀點,補習費並非每個學生都能負擔,亦因為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補習,令一些人認為以標準化考試為主要入學評審標準,將加劇教育不公平的現象──財政有困難的學生相對家庭資源豐厚者,將更難在標準化考試制度裏脫穎而出,影響其升讀心儀學校的機會。

倘若取消標準化考試,學校就要以其他方法篩選及錄取學生。學校有可能會着重參考推薦信及學生履歷,這樣又是否有利經濟背景弱的學生?學生若來自弱勢家庭,他們及家長的人脈資源較少,認識到社會賢達,繼而獲得推薦的機會當然遠遠不背景較佳的學生。另一方面,由於弱勢學生的家庭經濟實力不佳,出外旅遊,參加各種展覽會或增廣見聞的機會也相對較少,個人經歷自然沒有那麼豐富。若一個學生放學後要協助家人照顧弟妹,甚至兼職,如何有精力和時間參與不同義工服務?履歷的深度和厚度,絕不是憑拼勁就可以積累的。

沒有絕對的教育公平

學位一如世界上任何一種資源,都是稀缺的(scarce),從而衍生競爭(competition)。稀有性(scarcity)永遠存在,差在競爭的方式如何。標準化考試未必是最公平的模式,但至少相比其他模糊的標準,是寒窗苦讀者上流的蹊徑。標準化考試至少評定方式統一公開,容許不同人參加。

愈是隱蔽和模糊的評審標準,愈不利社經地位低、收集資訊能力差的弱勢社群。當面試官愈是關注學生的見識和氣度,愈是看重那一紙推薦信,代表弱勢家庭的子弟愈難「彎道超車」。「求學不是求分數」,但分數總有其價值。追求絕對的教育公平,隨時令弱勢學生陷入更不利的境地。

鄧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