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share 創辦人簡雪忻:共享共乘的一次城市實驗

【Goodtalk論壇】2013年底,Joyce 與友人一同創辦全港首個鄰里租車平台 Carshare.hk,讓車主把閒置私家車出租,推動「共享經濟」概念。經過兩年努力,現在比亞迪等大品牌也是他們的商業夥伴。他們創新的經驗,值得讀者參考。
在香港,車主每月平均以5,500元去養車。而我們 Carshare 的租客,他們每個月可能只會用一、兩次汽車,他們只需要付1,000元左右,租客只需以低至300至400元的價錢,便能夠租借汽車一天。Carshare 的車主每月平均在我們身上賺取3,000元,部分受歡迎的汽車,車主能夠每月收取過萬元的租金。
 

1比15的共享環保效應

 
我們七成的用戶都是介乎25至35歲,而有一半的用戶每月至少租用一次汽車。不少人在結婚時有機會租用汽車。亦有部分用戶本身擁有兩人車,但卻定期要接載所有家人外出,便到 Carshare 租借一輛七人車。不少中小企的客戶,不時需要使用汽車,他們能夠以便宜的價錢,在 Carshare 租用一輛汽車。
 
透過汽車共享,1輛汽車能夠取代路面上的15輛汽車。在2009年,汽車共享為全球碳排放量,減少了48萬噸。Carshare 既是十分環保,亦對個人經濟有相當的效益。
 
其實香港是一個非常適合汽車共享的城市,因為香港現在共有180萬名持駕駛執照人士,但卻只有55萬輛私家車,也就是說,持有駕駛執照的人是私家車總數的三倍。而香港亦是一個人口綢密的城市,一輛汽車在一個位置能夠讓很多人使用。反觀其他外國城市,因為家家戶戶相隔太遠,在他們身上實行汽車共享並不合理,因為根本毫不方便。
 
最後,由於物價普遍上漲,很多21世紀的年輕人都延遲了他們買車買樓的決定。在未能購買自己的汽車時,他們能夠以五分一的價錢,享受同等質素的汽車。因此,汽車分享是一個非常合理的決定。
 

外國經驗:汽車共享獲政策支持

 
對比起外國的汽車共享,香港又發展到什麼程度呢?其實汽車共享在歐美等地,已經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在歐美地區,汽車廠商如 BMW、Benz 等等,它們擁有自己的車隊,提供汽車共享的服務。政府亦十分支持相關的做法,因為它能使汽車保有量下降。亦因如此,政府有相關措施,特別劃分地區,只供汽車共享人士使用,汽車共享人士亦能享有免費泊車的福利。
 
在2014年9月,我們把業務發展至中國上海,當時我們收到的回應,就是中國人不喜歡分享,這和中國文化不合,汽車分享業務只能在外國運行。到底現實是否這一回事?事實在上海,車主非常接受汽車共享的概念,他們認為,在自己不用汽車時,把汽車租予其他人使用是十分合理的。我們在上海營運的頭幾個月,業務增長甚至超越了香港,可見汽車共享業務尚有龐大的潛力。在德國,66%具駕駛執照人士已經在使用 Carsharing 服務,對比香港的大約1%,Carshare 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我們亦舉辦了不同的推廣活動,去推動汽車共享的發展,其中一個值得分享的例子,就是電動車共享。在今年4月的時候,我們和比亞迪公司合作,舉辦一個名為「電動車共享大使」的計劃,在 Carshare 當中選出五名會員,他們可以免費擁有這輛電動車五個月。在他們擁有電動車期間,他們亦需負責將這輛電動車分享予其他人使用。一開始比亞迪只為我們提供五輛電動車,直至現在活動第三期,比亞迪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十多輛電動車,供人們分享和使用。我們推動這項活動的原因,是因為我們認為,汽車共享可以結合更環保的解決方案,令未來的交通網絡更有效、更環保。
 
(封面圖片:灼見名家)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