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擾民的垃圾思維 公益何在?

要購買指定圾袋的構思,早在特首李家超領導政府之前的政府主張。如今要執行陋政,難為了誰?不是難為特首李家超,是難為全香港的市民。

筆者在香港出生,在香港長大。除了到外地旅遊,長時期居住在香港。從未見過政府立例指定要市民買什麼,賣什麼。但來日要全港市民購買指定垃圾袋,公理何在?

規定購買指定垃圾袋,執行上已出現大小小多種問題,各界市民早已不斷指出處理上流弊,本文不作重複講述,而是指出這種構思上無理,膚淺和不成熟。

難為全港市民的政策

要購買指定圾袋的構思,早在特首李家超領導政府之前的政府主張。如今要執行陋政,難為了誰?不是難為特首李家超,是難為全香港的市民。

多年前的政府提出這種建議,立即有人認為政府藉此斂財。亦立即有人指出,政府光拍賣一幅地皮,收入比徵收垃圾費多許多。此非關乎財政問題,所以政府斂財之說便沒有人再堅持了。有人便說,市民只要月中多花數十元,整個香港便可以減少許多垃圾,於是要市民購買指定垃圾袋。這樣減少垃圾源頭,便成了一種共識。建議者更振振有詞了。果真如此嗎?

寓禁於徵 一定可取嗎?

世界果真如此簡單乎?垃圾大致上是城市的廢物(因為有人視為廢物,他人卻會視為有價值之物,甚而說垃圾堆中尋得寶物,故說大致是廢物)。城市經濟愈發達,城市廢物愈多,是不易定律。香港是幾百萬人擠在小面積的國際城市,廢物必然多,是正常現象。希望徵收費用而減少垃圾的增加,是天方夜談的思維。

對富人而言,增加棄置垃圾收費,最多不過一天早餐所需,但對貧困者而言,可能是幾餐口糧。議者又說可以對貧乏者減免。若如此,嚴法之下又有某人例外,顯然對其他市民不公,是除褲放屁辦法。

真要減少垃圾源頭,有釜底抽薪辦法:例如規定每個市民人只准保留七套衣服,兩對鞋。晚飯只准三菜一湯。這樣全城一定減少許多垃圾。可以嗎?當然不可以,因為時代是進步的、不是落後的;城市是極度繁榮的,不是原始的。物質充裕,廢物隨之生多是無可避免現象。

香港環境不適合減少垃圾源頭

為什麼世上有地方可以推行「減少垃圾源頭」的概念,而香港不能呢?主要是是香港環境特殊的緣故。由於外國許多家居地方有閣樓,有車房,居室又大,可以放置許多雜物,相比之下,要丟棄的廢物便少了。如果住在鄉野,廢物更好處理。香港地小人多,居住環境狹窄,香港便沒有這樣的環境。然則,「減少垃圾源頭」適合什麼地方呢?筆者以為,最適合莫如老子所說的「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人丁稀少的原始社會。

有人說:澳門可以實行(筆者未知是否屬實),香港要趕緊追隨。但可知道香港和澳門人口相差之大嗎?澳門政府向市民派錢多年,數額有限;香港如追隨,則數額驚人,可以向市民派錢多年嗎?每個城市有個別不同環境,何必盲目追隨?

垃圾徵費 可影響市道蕭條

減少垃圾源頭,即鼓勵市民減少消費,繁榮城市,變成經濟蕭條城市。如見到喜愛衣物,昔日隨意多購一件替換。現在避免製造垃圾,可免則免了,這只不過舉一反三之例。幾百萬人同一思想,市道何來興旺?

可能說得過分了,但近來不少文友相呼告誰來接收家中舊書?因為要清理家中「廢物」,忍痛放棄多年珍藏舊書。筆者說可以賣給或送給二手書店,對方說二手書店老闆說快將結業,婉拒接收。因舊書店客人日稀,他日作「垃圾」丟棄更要花一筆金錢,何必呢?並預言香港將無舊書店了。聞者只有唏噓歎息!幾十元的徵收垃圾費,竟然把夕陽文化事業提早埋葬!

千辛苦苦 難尋公益何處

尋龍結穴,我們試試找尋「減少垃圾源頭」,得到什麼公益呢?市民會受益嗎?沒有!只有擾民傷財。政府會受益嗎?會更好處理運作垃圾嗎?不會,工作只見更煩瑣、更吃力、流弊更多。對全港清潔從業員有幫助嗎?也不見得。員工口中少一點怨言便好了。當局贏得清譽,更得民心嗎?想來難得聽到稱許的話。今破除萬難,千辛萬苦推行一個政策,竟然找不到一絲一毫於公於私的利益,強然執行,究竟為何?

結束本文之前,筆者有兩個誠意的建議:一是把垃圾徵費政策無限延期,其次是多建兩個垃圾焚化爐,這才是香港美麗的前景。

楊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