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宣告中國在各個領域的改革開放將會持續推進,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更大的動力。李強總理更承諾:「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從香港所擁有的獨特優勢的角度出發,李強總理提出的一些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政策和措施應該會為香港提供不少良好的發展機遇,讓香港的發展能夠更好地體現「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要求,加快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步伐。
首先,中央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集群,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並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香港特區政府和工商界正在積極扶持和推動創新科技成為香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並寄望香港原有的支柱產業在高科技的幫扶下能夠轉型升級,從而讓香港經濟能夠持續高質量增長。在發展創新科技上,香港的競爭優勢在於它擁有一個財力雄厚的融資平台、國際商貿中心的地位、不錯的基礎研究設施和成果、法律上對知識產權的可靠保護、強大的匯聚創科人才的能力和把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本領。香港因此可以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支持和配合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目標,其中加強香港與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在創新科技上的合作尤其關鍵。
第二,中央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並要大力提高職業教育質量。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一直是香港的強項。十多年前我領導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時已經提出要發展教育產業,但在政府内部和社會上都遇到反對聲音。反對者堅稱教育不應該「產業化」,而香港有限的教育資源只應該投放在香港居民身上。時至今天,隨着香港的大專院校和職業訓練學校紛紛到或打算到内地辦學,並大量招收内地學生,那些反映狹隘視野的反對聲音已經愈來愈微弱。為了配合國家的人才強國戰略和為國家育才和儲才,特區政府、社會各界乃至外資都可以聯手進一步增加香港的教育實力,包括成立或引入更多的私辦院校,從世界各地大量招攬優秀師資,和推動本地院校在内地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並在不削弱香港學子的教育機會的前提下擴大香港的教育實力和内地與外地學生人數。
第三,中央提出要促進消費穩定增長,要從增加人民收入、優化供給、減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綜合施策,激發消費潛能。作為一個高度商業化的社會,香港擁有龐大的激發人們消費的行業比如廣告行業和豐富的相關經驗。在内地市場持續向香港企業特別是那些從事零售、娛樂、休閑、旅游、美容、文化等與消費有關的行業開放的情況下,香港的企業將可以與内地的同行一道刺激内地居民的消費意欲。
第四,為了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中央決定着力穩定和擴大民間投資,落實和完善支持政策,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並會進一步拆除各種藩籬,在更多領域讓民間投資「進得來、能發展和有作為」。這項決定將會讓香港的資本在内地有更廣闊的發展和運作空間,彌補香港資金在本地和外地優質投資機會不足的缺陷。外資亦可以通過香港進入内地,強化香港的「招商引資」方面的功能,讓香港為國家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第五,中央提出要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包括着力推動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方面制度規則統一。香港在市場建設和公平競爭上積纍了不少有用的經驗,可以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上出一份力。在一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下,香港的企業和人才將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更具體而言,如果包括香港在内的粵港澳大灣區能夠形成一個統一大市場,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將會更為完善,對國内外的企業和人才將更有吸引力,而香港亦肯定會受惠良多。
第六,中央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互利共贏,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增強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作為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商埠,香港擁有強韌和廣泛的國際聯繫、其商業營運規則與國際準則接軌、而又擁有大量具備外貿和對外合作的人才。香港在國家擴大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必將能夠為國家提供有用的服務和有力的支撐。
第七,中央提出要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政策包括繼續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准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鼓勵外資企業境内再投資等。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高端專業服務中心和法律服務和調解中心,香港將成為外資進入内地的一條主要通道,對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十多年前,除了提出要特區政府推動發展教育產業外,我和中央政策組的同事同時提出香港要發展醫療產業,包括中醫中藥的科學化、國際化和高端商品化。為此,香港要大力興辦私立醫療機構、做好中藥的品質驗證工作和從外地引進人才。不過,這個建議同樣在特區政府内部和社會上都得不到足夠支持,原因是不少人仍然把醫療服務當作一種只應為香港居民服務的公益業務而非產業。當然,今天的情況已經有明顯轉變。一些由香港資本設立的醫療機構已經進入内地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營運,而其服務對象也不完全限於香港居民。優質中藥製品又越來越受歡迎。隨着内地醫療服務的進一步對外開放,香港的資本和企業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八,中央提出要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政策包括培育發展縣域經濟,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使縣城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作為一個現代化大城市的香港,在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公共服務、大廈管理、和城市設施等方面提供上擁有豐富的經驗。事實上,過去内地不少官員和專家都特意到香港來「取經」。在國家走向城市化的過程中,香港可以與内地城鎮分享經驗,香港的相關行業和機構更可以在内地開展那些與建造、城市規劃和城市管理等有關的業務。
最後,有一項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着墨不多但肯定是極其重要的工作是中央的國際金融戰略,特別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人民幣國際化除了是一項金融政策外,也是為了應對美元「武器化」和維護國家安全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作為一個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香港擁有其他内地大城市一些難以媲美的優勢,包括完善的法律和司法制度、全面的金融監管制度、自由兌換的和與美元掛鈎的港幣、資金自由進出和全球金融機構和人才薈萃等。儘管因為種種原因李強總理對人民幣國際化一事着墨不多,但中央對香港在國家的國際金融戰略中所能肩負的職能高度重視,並寄予厚望。日後香港金融業的發展肯定會從中央的國家金融戰略中得到進一步擴大的機遇。
總之,在國家的持續不斷的改革開放過程中,香港將得到源源不絕的發展機遇,但香港也必須在制度、法律、政策、規則、教育、培訓、政府施政和社會投入上作出艱辛的改革和提升後才能把握好和用好那些機遇,才能讓香港可以憑藉那些機遇為自已的長遠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原刊於橙新聞,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