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土地供應的變數

當局會探討在政府建築物幕牆應用太陽能發電技術,又繼續支持公私營機構進一步利用可再生能源,何解就不願聆聽筆者早前在本欄的建議,在全港各地政府興建及管理的行人天橋上蓋及公路隔音屏障,應用太陽能發電技術?

政府為遏抑炒賣住宅單位引入的各式辣招,隨着2024/25財政年度《財政預算案》(下稱預算案)的公布,即時全面取消,完成其歷史任務。由於私人住宅價格已連續下跌至7年新低,政府才撤招,其實已是姍姍來遲,加上短期內除了按揭息率可能回落外,看不見有利樓市上升的因素,看來「撤辣」頂多是替樓市打了一針鎮靜劑,幫助樓市止跌回穩而已,強心針就說不上,若想藉此大力激活樓市,恐怕是力有不逮。

看遠一點,私人住宅單位供應將比過去充裕,令樓市升溫有難度。財政司司長估計今年起的5年內,私人住宅單位每年平均落成量超過19000個,較過去5年的平均數增加約15%。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潛在供應量約為109000單位。樓市「由治而興」的場景,可能還需一段時間才能出現。對於打算買樓只住不炒的用家應該是好消息吧,但早年高價「上車」,打算幾年後換樓或套現的小業主,只得徒呼奈何。

根據新公布的預算案,政府要按基本工程的緩急優次調整推展安排。(政府新聞處)
根據新公布的預算案,政府要按基本工程的緩急優次調整推展安排。(政府新聞處)

賣地收入差強人意 港府雄心要向財政狀況低頭

預算案預告2024/25年度賣地計劃的住宅用地數目,雖比本財政年度少了4幅,潛在土地供應可興建的單位數目亦大幅減少,但仍較《長遠房屋策略》的年度估算需求高出近14%,而空置的私人住宅單位為數不少(2022年底為54937個,2023年尚未有官方數字,應是有多無少)。有見及此,加上本財政年度發展商對投地以及北區換地計劃興趣冷淡,財爺亦留有一手,為新財政年度的賣地計劃下了註腳,說「會考慮市場情況以決定推售土地的數量、種類和速度」。眾所周知,本年度的賣地收入差強人意,下個財政年度的地價收入預算僅為330億元,只佔預計總收入的5%左右,就算少賣一、兩幅土地,對政府「減赤」計劃也不該有重大負面影響。

自交椅洲人工島和北部都會區發展項目「雙龍出海」以來,社會有聲音要求政府應以後者為先,但政府直至月前仍一直強調兩者的發展會同時推動,實行雙管齊下,去年的預算案還用了一節一起論述兩個計劃。不過政府的雄心終於要向當前的財政狀況低頭。根據新公布的預算案,政府要按基本工程的緩急優次調整推展安排。北部都會區的土地平整及基礎建設,屬於籌劃已經「相對成熟」的項目,將按計劃繼續推進,當局計劃在未來5年每年發債約950億至1350億元(跟本年度財赤1016億元相近),「有序及分階段」推動北部都會區及其他基建項目。至於交椅洲人工島項目,當局會「繼續推展各項相關研究,具體推展時間將考慮包括公共財政狀況等因素」。

由於北部都會區計劃要在未來5年發債,而政府的非經營賬目要等到2028/29年度才恢復盈餘,看來基於財政考慮,當局不會再急於推展交椅洲人工島。那有關的研究報告完成後,政府會否將之束諸高閣,然後視乎封塵多久,又再作更新研究呢?人工島300公頃住宅用地預計供應時間,會否因此影響當局已物色的未來10年住宅用地供應量?希望發展局稍後向立法會交代。

預算案有兩點跟土地房屋無直接關係,令筆者未能釋懷。一是筆者多次在本欄建議調高有關擁有及使用私家車的收費,緩和私家車數目多年來不斷增長,造成交通擠塞,社區要求在土地矜貴的鬧市增加泊車位,有違綠色及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政府有決心大加煙草稅和急症室收費,藉此控制吸煙和非急症病人使用急症室服務,卻沒有勇氣加私家車牌費!另外一點是,當局會探討在政府建築物幕牆應用太陽能發電技術,又繼續支持公私營機構進一步利用可再生能源,何解就不願聆聽筆者早前在本欄的建議,在全港各地政府興建及管理的行人天橋上蓋及公路隔音屏障,應用太陽能發電技術?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劉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