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搏擊四十不晚,開拓者精神;創業千難夙夜求新,企業家本色。」
這是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為宗慶後發去的輓聯。
大企業家出身學校小賣部
宗慶後和馬雲都是浙江老鄉,大家都算是出身學校,兩位都是大企業家。宗慶後的媽媽做過小學教師,他本人當過校工,在學校代銷過汽水、冰棍和文具賺點小錢。而馬雲則當過英語老師和翻譯人員。如果要追溯娃哈哈這家大企業的起源,可能就是始於1987年杭州市上城區這家校辦企業經銷部。當時42歲的宗慶後與兩名退休教師搭檔,借貸14萬元承包了這個連年虧損的小地方,兩年後宗慶後創立了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自己出任廠長。1991年,拿出8000萬兼併杭州罐頭食品廠,成立了娃哈哈食品集團公司。
宗慶後跟馬雲是兩代人,兩人都是名震江湖的大腕,宗起步於中國經濟騰飛的80年代,是第一批民營企業家,跟他一起成名的風雲人物不少,但能笑到最後的,不多。馬雲是另一個時代的人物,他在1990年中乘着互聯網的風雲起步,由中國黃頁賺到第一桶金,之後創立阿里巴巴網站、電商平台、淘寶網、支付寶等,一路開掛。
讓人念念不忘的,不是財富,而是胸襟
讓大家念念不忘的,大抵不僅是白花花的鈔票,2010、12、13年,宗慶後都是胡潤百富榜上的中國首富,2012年10月12日更以100億美元身價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首。但更讓人懷念的,是他的豪言壯語和豁達胸襟。2011年兩會(全國人大和政協)上,宗慶後有一項引人矚目的提案,即建議國企員工皆可持股,並按貢獻大小定期調整持股額。宗慶後說到做到,他自家的員工,從1993年開始就已採用全員持股制度。
中年創業,不是宗慶後的志趣,只是源於脫貧的衝動,是想讓一家人吃飽、穿暖,過上好日子的中國好男兒本色。坐擁一方財富後,宗慶後也開始了新一個高度的思考:如何讓更多人共同富裕?更曾對內媒笑稱:「娃哈哈是校辦企業,賺錢為教育,天經地義。」
多數人注定大敗局,只有少數浴火重生?
2001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一本傳世著作,由吳曉波書寫的《大敗局》,第一集講述的正是20世紀90年代,乘着國家經濟東風騰飛的風雲企業,包括:曾在1995年以6666萬元人民幣贏得央視廣告標王的秦池酒廠廠長姬長孔;曾以腦白金保養品由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卻因高速橫向發展,輸掉生意的巨人集團史玉柱;為了暴利狂歡最終債台高築的地產玫瑰園;由保健品涉足石油、房地產、化妝品等20多個項目的太陽神懷漢新。
本來都是高歌猛進,呼風喚雨的富豪,忽然因為官司、擴展過速、利潤不均等原因,一朝灰飛煙滅,只剩下創業史上的名字。就像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說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一樣是在社會結構轉型中發家致富,一樣是靠廣告營銷金句打開市場,一樣經歷過市場經濟的風暴,在兼併了杭州罐頭食品工廠後,娃哈哈惹起了「民營小魚」吃掉「國有大魚」的民憤。面對無數質疑與怒氣,宗慶後跟幾千個員工掏心掏肺,轉虧為盈,一舉晉身全國工業企業利稅500強,並問鼎中國首富。
初心不忘來時路,藏富於民,新局還看繼承人
讓娃哈哈可持續發展的,也許是宗慶後的共富理想,他三十年如一日地過着簡樸生活,被譽為「布鞋首富」,每年生活開銷不超過5萬元,他永遠記得自己的身份,是個普通人,一個由底層富起來的普通人。
他很感恩,自己有機緣生活於1990年這個民營企業火速崛起的大時代,成為一代民營大企業家。能讓他的商業王國長久,除了浙商的頭腦,還有共富的胸襟。2000年杭州市第一次舉辦春風行動,宗慶後捐款逾1億2千元,他以娃哈哈命名的助學基金,更是幫助了3萬多位貧窮學子成為大學生。
做到生命的最後一天,對宗慶後來說,也許就是生命的最高榮譽,人生的最大快樂。別人都在安享晚年的時候,他仍然不辭勞苦,奔跑在第一線,上班7-11,也許像他的座右銘一樣,「真正的財富不是物質上的富裕,而是精神上的富足。」宗慶後已經和國家一起,打過改革開放的硬仗和勝仗,輕輕鬆鬆地走了。剩下的戰事,就看他的女兒宗馥莉和員工們怎樣布陣了。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