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缺乏發展土地 有興趣遷校北部都會區 衛炳江校長介紹大學發展新計劃應對時代挑戰

政府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在北部都會區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衞炳江校長表示有興趣將部分或整個校園遷入北都教育城,透露去年8月已向教育局及教資會會面表達意向,期望北都校園交通便利、面積比現時更大。

香港浸會大學(浸大)2月15日舉辦新春傳媒午宴,校長衞炳江教授聯同一眾管理層成員和各學院代表,包括常務副校長黃定發教授、副校長(教與學)及署理文學院院長周偉立博士、行政副校長暨秘書長鄒靄雲女士、暫任首席創新總監劉樂庭教授等,向傳媒闡述浸大在各方面的最新發展。

衞炳江校長指出:「我們正身處於一個急速變化的世代。大學亦需要在學與教、研究和院校發展各方面與時並進,才能為社會培養具備廣闊視野、能駕馭未來以及掌握科技發展的人才,同時創造知識回應複雜的全球性議題。我對於浸大仝人在過去數年在教研工作努力不懈,敢於創新,並取得豐碩的成就感到欣喜。我們將繼續審視浸大在學與教、研究、科技轉化和知識轉移等各方面工作的優次,並進一步深化發展,為社會以至國家作出貢獻。」

常務副校長黃定發教授介紹了浸大在學術研究方面的發展策略,其中一個焦點,是浸大在現有的三個重點研究領域上(即創意媒體、健康與藥物研發,以及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應用),增設人文及文化,匯集了哲學、文學、社會工作、社會學、地理學、歷史、政治學、學習科學與人類發展、傳理、經濟等學科,以研究東西文化交流、未來社會與經濟、人類與自然關係等關鍵問題,進一步推動跨學科協作和研究,並配合特區政府以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策略定位。

衛炳江校長表示,大學需要在學與教、研究和院校發展各方面與時並進。(灼見名家圖片)
衛炳江校長表示,大學需要在學與教、研究和院校發展各方面與時並進。(灼見名家圖片)

副校長(教與學)署理文學院院長周偉立博士則分享了浸大在豐富學生學習體驗的最新發展,包括「一校兩園」的嶄新概念(涉及香港浸大與位於珠海的北師港浸大聯合國際學院的兩個校園)。透過大灣區延伸學習計劃,港珠兩地學生可在另一個校園修讀一個學期或一年,並完成各項體驗學習活動,學分互通。港生亦在大灣區企業實習。所有浸大的交流生可選擇到訪大灣區,在北師港浸大住宿和感受大灣區文化,達至「一次交流,兩地體驗」。計劃於去年10月推出,吸引來自40個國家的180名交流生參加。

行政副校長暨秘書長鄒靄雲女士介紹了浸大校園主要工程項目,包括位於九龍塘聯福道的賽馬會創意校園的最新進度。該校園佔地約7,500平方米,主要設施包括住宿書院(提供1,700多個宿位)、教學及共創空間。由四座住宿書院組成的CARE舍堂村預計今年稍後落成,將採用全新的舍堂教育模式,把學與教和學生居住空間無縫結合,配合教學需要。此外,浸大期待本港第一間中醫醫院於2025年開始分階段投入服務,醫院將與其他本地、內地和海外夥伴協作,發展成醫療服務、教學及培訓、科研、和創造健康價值方面的旗艦。

暫任首席創新總監劉樂庭教授闡述了大學在技術轉化和知識轉移方面的工作重點。在建立合作平台方面,浸大積極參與國際活動與不同持份者聯繫和交流,推廣浸大科研;透過與業界的策略性合作,推動中醫藥現代化、中西醫協作,以及生物科技創新技術;推動跨領域研究,把人工智能應用於不同領域的技術創新。浸大亦成立藝術科技孵化中心和浸大創業培育資助計劃,促進創新和創業發展。劉教授亦分享了大學多項具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包括視覺化研究中心的藝術科技項目,以及創新中藥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進行臨床研究。

衞炳江校長聯同一眾浸大管理層成員和各學院代表,向傳媒朋友送上新年祝福。(灼見名家圖片)
衞炳江校長聯同一眾浸大管理層成員和各學院代表,向傳媒朋友送上新年祝福。(灼見名家圖片)

政府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在北部都會區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衞炳江校長表示有興趣將部分或整個校園遷入北都教育城,透露去年8月已向教育局及教資會會面表達意向,期望北都校園交通便利、面積比現時更大。他指出位於九龍塘的浸大校園空間資源非常緊張,即使有教授希望擴展工作室或實驗室也缺乏空間。他提及位於珠海的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的面積約為1000畝,是浸大校園的10倍。

對於浸大建議改組校董會,方案包括校董會人數會由36人減至28人,校外校董比例由50%增至68%,學生校董代表由目前學生會會長出任改為由全日制本科生互選產生。衞炳江指出,校方沒有討論過如果沒有學生參選的情況,他個人反對委任,認為學生校董代表應該由學生選出。他又表示不擔心《基本法》23條會影響吸引海外教育人才到浸大任教,亦見不到影響學術自由。

浸大校董會下月將審議文學院和社會科學院的合併方案,社科院院長黎永亮教授表示,合併後學生更容易跨學系選科。大學早前舉辦了多場諮詢會,有教職員提出疑慮和意見,他指沒有教職員表示十分反對合併,系主任反映學生和校友都沒有很大的反對聲音。周偉立則表示,兩院合併後將會減少行政工作,但教職員升遷機會將增加。

對於教資會通過八大非本地生收生限額由兩成增加至四成,周偉立表示,如整體本科生的非本地生達四成,即等於大約2,600人,預計需時約4年才達至限額。他續指,未來一年非本地生比例以新生人數為基礎,估計實際大約增加至30%,仍未能用盡限額。過往本地院校的國際生大多以內地生居多,他說校方會更努力招募國際學生。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