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經:強化香港全球供應鏈樞紐 連接內地與全球

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博士就國際貿易新格局下,香港如何在連接中國內地與世界發揮作用發表主題演講。他開宗名義指出,重重挑戰下,世界貿易出現碎片化現象的問題亟待解決。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特首政策組、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辦,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和紫荊雜誌社協辦的「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023,周三(15日)假政府總部舉行。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博士就國際貿易新格局下,香港如何在連接中國內地與世界發揮作用發表主題演講。

馮國經開宗名義指出,近年,逆全球化的趨勢愈演愈烈,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美關係緊張,兩國互相加徵高關稅,中美「脫鈎」的風險增加;近期的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嚴重打亂區域穩定與世界資源市場。重重挑戰下,世界貿易出現碎片化現象的問題亟待解決。

馮國經博士在論壇上致辭,指出香港可以在3方面拓展自身優勢,為未來打開新局面,為國家發展作出新貢獻。(「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圖片)
馮國經博士在論壇上致辭,指出香港可以在3方面拓展自身優勢,為未來打開新局面,為國家發展作出新貢獻。(「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圖片)

世界將形成三大貿易區

他認為,一個開放、自由的多邊貿易體系是推動全球貿易的最佳方案。「但是,時代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要改變」。在當前環境下,要重拾「開放性區域主義」這個理念。必須以「開放性區域主義」,倡導區內所有經濟體走在一起,共同消除貿易壁壘、整合市場、擴大區內貿易,同時不抬高對非成員的貿易壁壘。

他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繼承了「開放性區域主義」的願景。去年1月生效的RCEP,15個成員包括東盟10國,以及中國、日本、南韓、澳洲和新西蘭,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約佔世界人口、GDP、貿易額的三成。 RCEP將逐步取消區九成以上商品貿易的關稅,全面開放百分之六十五的服務行業。

他說,可以預見,RCEP將令中國向東盟等亞太國家轉移更多組裝加工等勞力密集的生產工序,並向它們出口零部件和半成品,產品在這些國家完成最後生產工序後出口到全球;而中國就轉向從事中上游、較高技術及較多資本投入的生產環節,包括研發、設計、管理、關鍵零部件生產等。中國與亞太國家在貿易和供應鏈的聯繫將比以往更加緊密。

馮國經預期,隨着亞洲形成一體化的自由貿易區,亞洲將與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及美洲,形成世界三大貿易區。每一個貿易區內都有大量的貿易往來,形成區域化貿易體系。世界將會以這種方式逐步構建新的多邊體系。

馮國經解釋,香港一直是全球供應鏈的「指揮塔」;是國際貿易、物流的營運和指揮中心。(亞新社)
馮國經解釋,香港一直是全球供應鏈的「指揮塔」;是國際貿易、物流的營運和指揮中心。(亞新社)

 

三方面拓展香港優勢

在這樣的國際貿易新格局下,他相信,香港可以在3方面拓展自身優勢,為未來打開新局面,為國家發展作出新貢獻:

一、發揮門戶功能,擴展香港的全球供應鏈樞紐功能,強化中國與東盟的聯繫。

馮國經解釋,香港一直是全球供應鏈的「指揮塔」;是國際貿易、物流的營運和指揮中心。過去,國際貿易與全球供應鏈集中於太平洋兩岸,由美國主導、中國參與。近年來,這些活動開始向歐亞大陸和印度洋地區轉移,更向非洲延展,也是國家努力推進的一帶一路倡議覆蓋的廣大地區。這為香港的資本籌集和調配能力,以及高端專業服務優勢,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東盟不單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區域,也是RCEP的重要成員。東盟擁有6.8億總人口和3.7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2022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富活力的經濟體。RCEP 生效後,東亞、東南亞與大洋洲連成全球最大的共同市場,東盟將成爲中國更重要的經濟夥伴。

香港恰好處於聯接亞洲南北商貿流量的瓶頸部位,與東盟有長期的貿易、投資聯繫,在大灣區中具獨特優勢。順應新的發展,香港應該充分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經驗,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海外地區總部、海外企業拓展中國市場及投資的地區總部;以及國際仲裁中心。馮國經說,「這將推動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與投資,也有助中國推進經濟全球化」。

二、大力發展貿易融資,服務區內貿易。

貿易融資是香港作為全球供應鏈樞紐的重要支撐,在RCEP簽署之後尤其如此。馮國經指出,預計未來10至20年區內貿易將顯著增加。通過服務這些新的貿易活動和由此產生的貿易融資需求,香港既可為自身創造新機遇,也有助推動一帶一路等重大國家戰略。

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現時全球貿易融資缺口超過兩萬億美元。這個融資缺口同時也為香港帶來的是一個兩萬億美元的機遇。馮國經建議,香港可以結合全球供應鏈管理者和國際金融及貿易中心兩方面的角色,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的貿易融資之都。

目前,全國的中型工業企業約有5萬家,當中不少位於珠三角地區。(Shutterstock)
目前,全國的中型工業企業約有5萬家,當中不少位於珠三角地區。(Shutterstock)

三、為內地「走出去」的企業提供培訓及認證服務。

目前,全國的中型工業企業約有5萬家,當中不少位於珠三角地區。香港貿易發展局今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七成內地企業有意前往RCEP成員國發掘商機及設廠投資,當中九成表示,需要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以及海外合規等服務。

馮國經指出,香港是國際性培訓中心,具備強大的人才培訓能力,單單是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SPACE),2023年度有多達10萬人次報讀。同時,香港企業對跨國設廠經營及ESG合規管理有豐富知識和經驗。各大學及相關的培訓機構,可與本地企業合作,為內地「走出去」的企業,就合規、勞工保障、環境保護,以及跨國設廠及經營須知等提供相關培訓。在完成培訓的基礎上,香港的認證機構可對內地企業進行審計、認證及評級。香港還可制訂全球生產的ESG標準及守則,令此地成為全球領先的ESG服務中心。

他認為,政府制訂《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等對接深圳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規劃,將進一步強化香港與大灣區的聯繫,鞏固香港作為中國接通世界的門戶的功能。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