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混亂局勢的心態

大家需要增強運用同理心的原則,透過換位思考的方式以體會別人的感受,就可以減少在溝通上的磨擦或之後所引起的問題,從而促進溝通的效能及改善關係。

在烏克蘭的戰爭突然在年半前爆發,讓大家感到地球不再太平;不幸地,在數天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又爆發大規模的戰爭,這兩場戰事似乎沒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和解,也引起大家回想起上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不論誰對誰錯,在戰時的平民百姓都是生靈塗肯定沒有好日子,究竟世界會否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呢?

雖然香港暫時不是處於戰事的地區,若大家回想在2019年的社會事件,都有很多紛爭;很多家人、同事或朋友都因政治分歧而破壞了彼此多年來的關係。縱使該事件似乎平息了,但大家在最近一年都不難在新聞看到有些人因某事端而發生爭執,繼而動武,甚至導致傷亡的案件,令人痛心。

非暴力溝通模式

在亂世的環境,心理學家絕不能解決國家糾紛,但大家可以參考心理學家盧森堡博士(Marshall B. Rosenberg)所建立的非暴力溝通模式(Nonviolent Communication),有明確的步驟及語法,值得大家參考,可以在自己生活圈子,減少可能產生的小戰事;這個溝通模式強調,大家需要增強運用同理心的原則,透過換位思考的方式以體會別人的感受,就可以減少在溝通上的磨擦或之後所引起的問題,從而促進溝通的效能及改善關係。

在理解他人的行為或感受之前,或許我們更加需要加強了解每個個體如何對事情判斷,可以更容易理解別人的思考角度,更能有效地與人溝通及相處。個人對於事物的好壞或對錯都會更廣闊的角度及客觀或的分析,不是非黑即白的區别,而是以全方位光譜的形式作出現。

每個人對事情所看見的對錯或利弊,若然看得太絕對,世界只會變成二元,就不能將事情白與黑之間的無限種深淺的灰色找出來,而這無限的灰色,就像我們生活中所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多元化的角度可以有更多理解的空間或包融的色彩,當我們面對這混亂或不如意的事情時,亦會有更多的應對方式。

相對的好與壞

事實上,於哲學和道德層面上是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或對與錯,而只會因應不同的道德準則和框架判斷何謂相對的好與相對的壞。在典型的「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中,提出了這個兩難局面:假如你需要控制一架失控的電車,它向前直衝就撞死原定路軌上的5位工人,你可以決定拉動車桿,把電車轉往另一軌道,只撞死軌道上的一位工人,你會怎樣抉擇?

在這個哲學的難題上,如果以「為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作道德準則拉動車桿,犧牲一人拯救5人,就是相對好的決定。然而,如以「不可主動傷害任何人」的準則而言,就是錯的選擇。可見在同一個情況下,即使做相同的事,只要按照不同的價值觀,就已經能分辨「好」與「壞」;大家面對生活上的分歧或社會的爭議,值得參考以上的哲學考驗。

另一方面,輔導專家希斯(Steven C. Hayes)所研發的接受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是適用現在複雜的社會模式,雖然是緣自治療方法,對大家日常生活很有幫助,這種心態是需要學習明白有什麼是自己可以控制,如自己的工作或家人,還有什麼是自己控制範圍以外,如世界的局勢或自己的運氣等,然後培養願意接納這種現況的心境,最終投入於自己可以改善的地方,令自己的人生更豐盛。

若大家面對戰亂的世界、工作環境考驗或家庭狀況的難題,都可以採取這種接納自己有可控及不可控的事情!這種心態其中一個核心環節是心理彈性(Resilience),這是指根據環境的改變,個人的敏感度因而提升,面對逆境、創傷、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時的適應過程,即對困難經歷的反彈能力。具備心理彈性就能更從容不迫地面對,也是現在生活必須具備的。

彭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