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緬因大學的數據顯示,自本年7月以來,全球日平均氣溫已經上升3度,並刷新了高溫紀錄,而本年7月初亦是自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炎熱的一周。鑑於全球各地頻頻創下高溫紀錄,聯合國秘書長發出警告,表明地球的氣候變化已經失控。世界氣象組織上個月公布了有關氣候的初步研究結果,指出目前地球無論在陸地或海洋的層面,氣溫都正在打破紀錄,這可能會對生態系統和環境產生毀滅性的影響。
環境問題刻不容緩,於1972年召開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喚起和開展了政治群體及大眾對全球環保問題的察覺與關注;1975年的《貝爾格萊德憲章》(Belgrade Charter)為環境教育提出了一個全球性的框架,指出保護環境是關乎個人與集體的行動,環境教育的目標是喚起全球人民對環境的關注及承諾,建立他們解決現有環境問題及防止新問題發生的知識和能力。
高溫天氣對生態環境構影響至巨
環境教育學者Arthur Maurice Lucas於1979年的演說指出,環境教育的意義有三種取向:認識環境的教育(education about the environment)、置身環境的教育(edu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以及關心環境的教育(educ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目的是增強人類對環境的認知及所作出的行動。香港自90年代開始進行環境教育,教育局於1992年推出了《環境教育在學校的發展計劃》,旨在加強學校的環境教育工作,提高學生對環境議題的認識和關注度,計劃包括環境教育課程、教師培訓、環境教育資源等。
與其他發達城市相比,香港的環境教育在起步和發展方面相對滯後。此外,環境教育的課程和資源也有限,缺乏組織性和系統性。現時香港雖有很多環境保育活動(如清潔海灘和郊野公園等),但多為一次性,未符合可持續發展。以清理海灘膠粒行動為例,行動反映出環境素養不僅包括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理解,更需要結合能力、知識、技能和行動的理念。透過這樣的行動,人們可以了解膠粒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並學習如何進行有效的清理和防止再次污染。同時,這也需要結合各方的努力,包括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實踐環境保護的目標。要讓參與活動者了解背後的事實和原因,才能更有效地培養習慣,並增強他們對改善環境質素的責任心。因此,香港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實施,以提高環境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環保教育與可持續發展:從學生到企業,每人都可作出貢獻
加強大眾對環保及相關挑戰和機遇的認識和意識,是實現碳中和目標及邁向淨零經濟的必要步驟,而環境教育是最重要方法之一。通過環境教育,大眾可以學習如何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並促進可持續發展。此外,舉辦課程也是培訓人才的重要途徑。商界環保協會環境教育學院提供結構化培訓課程,當中包括循環經濟、ESG報告披露要求、碳審計、綠色金融等,以提供環境教育平台,進一步倡導環境卓越,並支持企業和員工在環境績效和企業責任方面發展的需求,推動優質環保教育,促進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