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和中美角力的宏觀情況下,中國「十四五」規劃將文化藝術產業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將之視為新的經濟支柱之一,目標是擺脫對房地產業及投資市場的依賴。因為財富高度集中風險極大,若房地產泡沫爆破,後果非常嚴重。這個建議或對國家經濟增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大家認識多一點藝術品金融或儲備資產的概念,將幫助國家推行新經濟規劃和發展。
藝術品能成為儲備資產嗎?
早前筆者已經和大家討論過「藝術品金融」,今次主力分享「儲備資產」的概念。藝術品要成為儲備資產主要有3個條件:確真、確值和確權。
回顧歷史,國際儲備資產素來都是貴金屬和美元,它們都有存量稀少、不容易仿製、容易儲存、難以消失、搬運容易等特點。我們認知中的藝術品,如青銅器、書法書畫有同樣特性嗎?以古董瓷器為例,它有非常高藝術和歷史價值,數量稀少,因為不能再生,供應量隨着時間推移只會少不能多,因此有一個長期價值。這和黃金特性差不多,甚至比黃金更強。
但是,黃金仿製品好容易認得出,因為現今科技成熟,基本上可以將成分不足的黃金分別出來,古董瓷器仿品造假技術則愈來愈高,科技鑒別能力還有待發展,目前還是要靠長年研究者以眼力去辨別真假,「確真」困難較大。其次,要判斷合理的市場價值也非常困難,因為在不同場景,價值都不同。國際拍賣會上一般價錢較高,私人買賣則低好多,即使是故宮博物院的專家也難言每件藏品的市場價值,基本上人言人殊。
最後產權歸屬怎樣訂呢?擁有權怎樣才算清晰和無瑕疵?爭議之下機制怎樣處理呢?這些都要建立一個清楚的法律糾紛處理制度,不然的話,產權缺失對藝術品價值有好大的影響。
藝術品市場流通有其意義
中國金融當局已經把藝術品視為儲備資產提上日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和海南都有藝術品交易中心成立,每個省市都有國家認可的鑒證中心發出收藏證書,讓投資者可以登記,這些機制都需要時間來建立,要求專業水準非常高,短時間之內是不容易運作成熟的。筆者希望國家能夠按部就班去實行這個計劃,令到藝術品更加容易在市場裏流通,成為一個新投資標的。
這對大眾收藏家來講都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愈多收藏品在市面流通,更能體現藏品價值,這對保護藝術品和各種文物都有幫助。收藏家是文物保護最前線的員工,他們作出的貢獻值得我們支持。中國有幾千年文化,文物藝術品汗牛充棟,絕不可能將全部古代文物藏於博物館,國家也沒有這樣的財力、物力。
我國民間財富,長年匯聚到各種金融投資產品和房地產,這些投資標的經濟周期波動大,若改以藝術品作為投資標的,這樣對國家財富傳承的穩定性,有着一個舉足輕重的作用。隨着科技進步,監管機構、藝術品銀行等陸續成立,藝術品交易應該愈來愈容易和快速,收藏家可以將拿到國家鑒定機關證書的藝術品,拿到銀行用作抵押貸款或購置各種藝術品金融證券,這些新發展都在進行中,大家拭目以待,明天一定會更好。
筆者是一名古董瓷器收藏家,而非投資專家,看法可能並不完備,僅供參考,若有不清楚地方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