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後患廣而深 社會準備好了嗎?

新冠肺炎患者直接死於嚴重急性肺炎的機會較低,雖則如此,體內病毒卻多了時間和機會去破壞其他器官!具體策略如何應對?除了醫學界以外,也需要社會各界及早分析和統籌。

2019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2,簡稱SARS-2、非典型肺炎-2、Covid-19或新冠肺炎)是一種傳播迅速、廣遠,而且後患可以深長的傳染病。

在疫情開始紓緩時,有位香港醫生朋友半玩笑地說:「現在應付新冠肺炎的策略,是鼓勵人們特意染上,病情既輕,又可代替打針!」這做法的危險性只比「自然群體免疫」(不採取人為干預而讓疫病自然傳播)的對策稍低。西北歐一些國家依後者指導的新冠肺炎對策,很快便掉頭。不干預策略還有一個嚴重的疏漏:假設了新冠肺炎沒有嚴重的後遺症!

新冠真的沒有嚴重後遺症?

大部分疾病的主要損害都集中於個別器官或功能,而且有可測的病徵,可以提示患者和醫者。最多人認識的例外是糖尿病:不受節制的糖分隨着血液流經全身,愈細弱的微血管愈易受害,如位於眼、趾、腎……損害範圍由小至大、由一而眾。這大半個世紀以來,在大部分食物較以往易得的地區,糖尿病例劇增,除了成為成年人截跂、盲眼和洗腎等的主要原因,還在其他很多方面影響健康。即使在美國這個醫療比較先進和普及的社會,糖尿病現在已經躍升為死亡原因列表中第四位殺手!

新冠肺炎也會損傷全身各種器官。糖尿病的致病途徑是血液帶來過多糖分,新冠肺炎的致病途徑則是血液帶來過少氧氣。但糖尿病的發展過程較長,也有較易見的病徵,醫生較易診斷和追蹤病情,且糖尿病無傳染性。相反,新冠肺炎的傳染性則特別強,容易突然間成為許多人的飛來橫禍!病毒入侵之後,數天內可以全無跡象,然後突然發作,可以直接導致死亡。

新冠肺炎病毒可以懸浮於兩公尺內空間的氣泡間,毋須經過飲食或皮膚接觸,便可透過呼吸傳染,在缺乏空氣流動的空間尤為容易。在無人的公共洗手間摘下口罩,尤其容易提高吸入病毒的可能性,洗手只可防其他病源。吸入這病毒者,肺部可以在5天內開始被破壞,在沒有病徵出現前便可傳染別人。新冠肺炎病毒可跟2002年發現的非典型嚴重急性肺炎(SARS-1、沙士)一樣,除了可以迅速破壞肺臟而殺人,也可催發體內大量抗素的過度反擊,而破壞了本身的抗體,以至原來在體內受制的其他病毒和細菌趁虛而入,亦會導致死亡。

降低輸氧功能 嚴重者可致命

不過,新冠肺炎雖然是冠狀病毒之一,其殺傷力卻不及一型非典型肺炎那麼快便導致死亡。因為人死後,病毒失去宿主而消逝,散播力大降。新冠肺炎患者直接死於嚴重急性肺炎的機會較低,雖則如此,體內病毒卻多了時間和機會去破壞其他器官!

由於它削弱了肺功能,血液帶到全身各處的氧氣不足,那些缺氧嚴重的器官和功能便會受損,深遠不一,可以導致死亡。而那些挺過肺炎大難的病人,雖可消除病毒,其他受損器官或功能卻可能已受害或持續惡化。有大型研究搜羅到,新冠肺炎「治癒」後,保留或出現的病徵已達數十種,這便令診斷複雜起來。此後,病歷和死因便列入其他病患,死期也延後,統計數字被混淆不清,防治策略也受影響。

新冠康復者仍可再患此症,尤其是這病毒的變種病毒株仍未窮盡。即使不再染上新症,病癒者的後遺症仍會不斷出現,新的問題包括劇烈疲倦、精神難集中、呼吸急速、胸痛和有衰弱感等。那些受害的器官和功能會怎樣影響工作?患者可以因疲倦和精神難以集中而告病假嗎?個人如何應付?醫生如何判斷病因?僱主如何處理病假?保險公司要為哪種病情負責?

及早分析 長新冠的社會影響

就整個社會來說,新冠肺炎後遺症衍生的保健和保險需求才開始討論。過去3年間直接因此病而死亡的人數,已令美國全民平均人壽預測減了3年!死者已逝,病癒者和有後遺症者將來的工作能力、他們的醫療和照顧所需的費用皆欠先例可茲統計。

這些問題,雖然已經觸發政、商、學界種種討論,具體策略仍在摸索。今年美國各界才開始認真共商對策。第一主題不免是新冠肺炎後遺症的定義(Definition of Long-Covid),若連這個問題的內容和時空範圍也不清楚,便難策劃。這個定義的病理、生理和心理部分可以由醫學界鑽研,但家計、職業、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影響和對策,則是每一個社會皆宜及早分析和統籌對策了。

鍾倫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