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世界秩序下的全球企業戰略

儘管在短期內仍會存在一些動盪,但我認為世界經濟繼續增長是很有可能的,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全球增長模式將會發生調整,經常以某種不連續的方式出現。

世界正在不斷發生變化。地緣政治、經濟、技術、氣候、公共衛生和人口結構等等因素都在改變,引發了巨大的不確定性。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而中國崛起是背後的關鍵驅動力。

企業決策者的困惑

在這個新的世界秩序形成的過程中,企業決策者們面臨着無數需要回答的問題,但他們對很多問題都感到困惑:去全球化真的會發生嗎?還是全球化會繼續延續甚至增長?如果全球化繼續,形式與過去會有什不同嗎?「脫鈎」可行嗎?如果可行,那麼脫鈎會脫到什麼程度,又會持續多久呢?新技術將如何改變企業的經營方式?問題太多,但答案卻太少。

中國處於這些問題的中心,因此它可能為上述問題提供某種答案。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正在成為跨國企業在制定戰略時需要考慮關鍵因素之一。

中國驅動世界新秩序

中國不斷擴大的影響力體現在幾個方面,包括它斡旋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達成的協議、它在推動俄羅斯和烏克蘭實現和平方面發揮的關鍵作用,以及它在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和上海合作組織等機制中發揮的領導作用。今年5月19日,中國與中亞五國簽署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宣言,一致同意將攜手構建命運共同體。

中國始終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亦是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主要交易夥伴。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計算和新材料等關鍵技術,中國將繼續推進在金融科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智能製造和生命科學等諸多領域的技術創新。在高端芯片這類「卡脖子」的領域內,應對美國的制裁,中國也有望取得進展。

當然,極端消極的情景亦可能出現。比如,多個國家的全面軍事衝突或者主要國家之間完全脫鈎。雖然我們不應該完全排除這些情景的可能性,但我認為它們在短期內發生的概率不高。

因此,跨國企業需要認真考慮他們應對這種新的世界秩序的戰略,而這個新秩序的到來可能會比他們預想的要快得多。

在這種新的世界秩序下,中國很可能會發揮關鍵作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未來5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22.6%。而最近亦出現了兩個重要拐點。2021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金磚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總和已經超過了七國集團成員國;而今年前4個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總額首次超過了它對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出口之和。

儘管勞動密集型供應鏈從15年前就開始從中國向外遷移,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設備和精密儀器等更複雜產品的新供應鏈卻同時興起。人民幣在全球金融結算中也發揮着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開始撼動美元的主導地位。

中國和南方世界正驅動各行各業的發展

對於汽車製造商來說,在中國建立有效的業務至關重要,因為中國是電動汽車行業、智能互聯的汽車設計最前沿的創新中心。中國本土企業構成的競爭很激烈,但如果企業不在中國,就有可能逐漸被邊緣化。最近,福特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強調了中國在電動汽車、電池技術和汽車智能互聯方面的優勢。對於福特來說,留在中國是戰略所需。

對於半導體公司而言,退出中國市場可能會嚴重損害它們的長期競爭力;美國的制裁正在扭曲這個行業的底層邏輯。英特爾首席執行官派特·格爾辛格(Pat Gelsinger)和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Jensen Huang)近期都曾表示,中國市場至關重要,難以取代。

特斯拉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和摩根大通的傑米·戴蒙(Jamie Dimon)在近期高調訪問了中國。這儼然是以他們為代表的美國核心企業和金融界發出的一個強烈的信號:與中國接觸是優先重點。

在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南方世界」),中產階級的人口規模正在快速增長。僅在東盟地區,預計到2030年中產階級人數將翻倍,達到3.34億人。我們不應該低估西方發達國家的基礎,但許多行業例如消費品、食品和農產品、汽車、智能設備、醫藥、工業製造、金融服務以及旅遊業的需求從地理分佈的角度來說,在未來幾年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真正的風險是對大形勢的錯誤解讀

中國和其他主要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全球的地位變得日益重要,這也意味着在供給方面,他們也將變得更具有競爭力。這些國家的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性價比往往與西方企業習慣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性價比有很大的差異。

企業決策者需要分辨什麼只是泡沫,什麼才是真實的。當有些人說「去風險化」(de-risking)時,他們暗示着中國是有風險的。這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如此,但真正的風險將來自對更大範圍和更長期形勢的錯誤解讀。

儘管在短期內仍會存在一些動盪,但我認為世界經濟繼續增長是很有可能的,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全球增長模式將會發生調整,經常以某種不連續的(discontinuities)方式出現。

因此,全球的企業領導者必須慎重地構想未來的世界,並在這樣的願景的背景下制定他們合適的戰略計劃。

原文英文版於2023年6月6日刊登于《南華早報》,此為中譯本

謝祖墀